記得小時候,每到年底,父親總會帶我去郵局排隊買新一年的郵票年冊。那時候隊伍能排到街角,人人眼里都放著光,好像捧回去的不是一本冊子,而是一份能傳家的寶貝。
九幾年那會兒,集郵可是件時髦事,誰家要是藏著一本完整的年冊,街坊鄰居都得高看一眼。
后來我也跟著入了坑,從1998年開始,每年雷打不動訂一本。那會兒還在上學,把零花錢存下來,一本冊子也就幾十塊錢,少吃兩頓肉就省出來了。
郵票公司的人說得天花亂墜,說什么“方寸盡顯升值潛力”,還有什么“每年限量發(fā)行,將來肯定升值”。聽著確實在理,你看老一輩人留下的整版猴票,不就值一套房嗎?
于是我就這么堅持了下來。一年又一年,冊子在書柜里越堆越高。從最初薄薄一本,到后來變成精裝硬殼,設(shè)計越來越花哨,價格也從幾十漲到幾百。
每次新冊到手,我都會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翻一遍,看著那些花花綠綠的郵票,心里琢磨著:這套山水畫挺雅致,那套歷史人物有意義,還有這幾張紀念重大事件的,將來肯定搶手。
時間一晃到了今年初,我整理書房時看著那排整整齊齊幾十本年冊,突然意識到自己也到了該變現(xiàn)的年紀。
把收入留給子女,想必家人都很高興吧?找了個周末,我興沖沖地扛著兩箱年冊去了古玩市場。市場里人來人往熱鬧得很,有賣瓷器的,有賣舊書的,還有賣各種老物件的。我找了個空位,把年冊一本本擺開,那叫一個氣派。
很快就有人圍上來看。一位老先生拿起一本摩挲著封面:“這些年冊品相真不錯,保存得真好。”我心里一喜,趕緊說:“從九八年到去年,一年不差,全是原裝正品?!?/p>
老人點點頭,又問:“你想賣多少?”我盤算了一下,按原價加上這些年的通貨膨脹,就說:“一套兩萬五,單買的話一本1000元。”
老人愣了一下,隨即笑了:“老弟,你這價格說的是越南盾還是美元啊?”
他指著冊子說:“現(xiàn)在誰還集郵???去年發(fā)行的年冊,郵市上一百塊都沒人要。你這早期的稍微好些,但頂天也就值個原價,還得遇到真心想要的人才行?!?/p>
我整個人都懵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時另一個攤主湊過來說:“他說得沒錯,現(xiàn)在郵票早就過時了。你看看現(xiàn)在還有人寄信嗎?連賀年卡都改電子版了。這些東西也就我們這些老家伙還有點感情,年輕人看都不看一眼。”
我不死心,又在市場里轉(zhuǎn)了幾圈,問了好幾個郵商,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真是“打骨折”都沒人要!
最后有個實在的老板跟我說:“實話跟你說吧,現(xiàn)在郵市早就日落西山了。除了特別早期的稀有郵票,九十年代以后的基本上都是有價無市。你看你這多年冊,看著好看,但太重了占地方,內(nèi)容又都是發(fā)行量巨大的紀念郵票,說實話自己留著看挺好,賣錢就別想了?!?/p>
扛著兩箱冊子回家時,感覺比去的時候沉多了。晚上我坐在書房里,一本本地翻看這些冊子。九八年的那本已經(jīng)有點發(fā)黃,里面還夾著當時購買的收據(jù)。
2013年那本封面設(shè)計特別精美,我還記得那天下著小雨,我從郵局一路把它揣在懷里跑回家。每一本都記錄著那一年的故事,記錄著我生活的片段。
兒子回來看到我對著冊子發(fā)呆,聽我說完經(jīng)過后笑了:“爸,您就別想著賣啦。這些可是咱們家的時光檔案,比什么都珍貴?!?/p>
這話點醒了我。是啊,這些冊子或許已經(jīng)失去了投資價值,但它們記錄了一個時代,也記錄了我的小半生。每次翻開,都能想起那年的國家大事,那年的生活瑣事,那年排隊買年冊的人龍,那年與郵友交換郵票的快樂。
時代總是在變,有些東西值錢了,有些東西被淘汰了。但記憶不會貶值,或許有一天,這些郵票年冊又會被人重新發(fā)現(xiàn)價值,但即便沒有,它們也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