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滅東方六國,放眼宇內(nèi),五嶺之南還有一片未被征服的土地。
始皇帝一聲令下,屠雎率剛攻滅楚國的五十萬大軍南下。其中,他親率主力從湘江逆流而上進入瀟水,當時的瀟水被稱作營水。
大軍來到營水(瀟水)的一個拐彎處,前面水淺不再適合船只航行。于是,南征大軍棄舟登岸,在營水邊扎寨,準備陸路進軍。秦始皇在干脆在這里設了一個縣,作為大軍前進基地,這個縣叫營浦縣,營浦,意思就是營水匯集其他河流的地方。營浦縣,就是今天的道縣。這是今湖南最早設立的縣之一。
屠雎率領(lǐng)大軍再從營浦出發(fā),穿過湘桂走廊上的瀟賀古道,進入西江流域。在當?shù)赝寥说募ち曳纯瓜?,屠雎身中毒箭?zhàn)死。秦始皇再令任囂和趙佗率軍南下,最終征服嶺南,設南海、番禺和象郡等嶺南三郡。
(瀟賀古道)
自秦漢到唐朝中期,從瀟水到廣西賀州的瀟賀古道,是中原到兩廣地區(qū)最重要的通道。即使是東漢衛(wèi)颯開通湘粵古道,唐朝張九齡開通梅關(guān)古道之后,瀟賀古道依然是廣西通往內(nèi)地的主要通道,而且?guī)缀跏俏ㄒ坏耐ǖ馈?/p>
從秦漢到明清,道縣,就是嶺南和中原之間的樞紐。
三國時期,營浦縣升格為營陽郡,郡治營浦(今道縣)。
唐朝時期,營陽先為營州,又與貞觀年間改為道州。歷史上,道州與衡州(今衡陽)、郴州、永州并稱“湘南四州”。 當時的道州轄區(qū)為今天的道縣、江永、江華、新田、寧遠等縣。
自唐朝到明朝,道州一直是州府一級的建制。
明朝時期,道州先為道州府,后改為道州。
清康熙三年(1664),道州降為縣級散州。
1913年,道州改為道縣。
歷史上多少軍隊曾在今道縣的土地經(jīng)過?秦始皇南征大軍,漢武帝的平定南越國之役,宋朝平定廣西儂智高叛亂,明朝的征交趾之戰(zhàn),太平天國突入湖南,都是從湘桂走廊(瀟賀古道)進軍。、
曾是湘桂走廊上最重要的節(jié)點,道州自明清起地位一直下降,直到民國直接改名為道縣,這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這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自唐朝起,越南漸漸獨立,與中原王朝漸行漸遠,湘桂走廊的地位下降,連靈渠都淤廢了。第二個原因,湘粵古道和梅關(guān)古道先后開通,廣東進入中原改走中線和東線,西線人流量下降。第三個原因,廣西和湘南瑤民漸漸屈服,不再時不時起事,管理難度變小,行政設置降低。
到了今天,道縣居然不通高鐵,邊緣化到了讓人心酸的地步。
行走在道縣的土地上,我依然感覺到是行走在歷史的深處。一個兩千多年歷史的古縣,呼吸間都有文化的味道。
(道縣寇公街)
道縣,不僅有軍隊走過,更有文人誕生或者貶謫于此。理學宗師周敦頤是道州人,北宋名相寇準曾貶謫道州為司馬,至今仍有寇公街。
寇公街,現(xiàn)在還是木墻木門,散發(fā)著厚重的歷史氣息。
離開道縣的時候,我特意驅(qū)車到鄉(xiāng)下,到一個叫午田的小村莊。
這里有一座石橋,烏瓦為頂,木柱為梁架,河水自兩個橋孔川流而過。這座始建于宋代,是瀟賀古道上少于偶的保留至今的遺存。
水流了幾萬年,橋立了一千年,有多少軍人,商賈,行人在橋上走過?我只覺得,歷史漸行漸遠,不由得一陣傷感。
原創(chuàng)不易,敬請關(guān)注,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