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每次走古道,我都有選擇恐懼癥:可走的路太多了。
所以一般按照行程走:兩三天有兩三天的走法,四五天有四五天的走法。
這次沒有沿著獅子溝牧場接著前行,而是選擇原路返回到廟臺子?!皬R臺子”的“廟”肯定是張良廟,過留侯鎮(zhèn),“留侯”肯定是張良。
不過我們并沒有前往留壩縣城,往太白方向走過留壩有些繞,我們直接從留侯鎮(zhèn)旁邊左拐,這條路叫做“土玉路”,經(jīng)玉皇廟鎮(zhèn)到江西營。
土玉路全長18公里,途中翻越土地梁,先是急上再是急下,彎急、坡陡、路窄。
當(dāng)?shù)厝藨蚍Q這條路叫做“吐一路”,比較挑戰(zhàn)車技,暈車的可走不了這條路。
土玉路也是留壩周邊最美山路之一,但是那是指秋景,這個季節(jié)看上去景色一般。
從土地梁上下來,就和“中國最美鄉(xiāng)村公路”高江路重合了。路口有個限寬墩。
高江路是留壩這幾年很火的一條觀光休閑路,建設(shè)的很好,但是這一段沒有看到高大的水杉,估計要往高橋鋪那邊才有。
同樣說是秋天最美,夏天的景色就是這樣了。
路邊民宿挺多,問了一下,這個時間的價格也不低,可見到了秋色最美的時候,這里肯定火爆。不過沿路也有很多露營的地方。
高江路走到頭就是那棵號稱4000年的銀杏樹,一樹成林,枝丫朝天,樹蔭匝地。
4000年的“老神仙”相當(dāng)于夏朝時期就扎根于此,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是2200年前的事,這棵樹比秦始皇還大2000歲!
這些年我走訪過不少古樹,西安周邊一千多年的銀杏樹也很多,我查了一下資料:要是這棵銀杏樹有4000年,那可就是中國最古老的銀杏樹了。
呵呵。
這棵銀杏樹主干粗壯子孫繁茂,當(dāng)?shù)厝朔Q它為“子孫滿堂”。
從這里我們就正式踏上了蜀道中的“褒斜道’。往南過了江西營就是武關(guān)驛馬道鎮(zhèn)青橋驛一直到褒河水庫河?xùn)|店往漢中勉縣。
我們已經(jīng)踏上歸程,朝北往太白縣方向行走,趕著天黑休息,看看那個地方合適就在那個地方住宿。
很快就到了江口鎮(zhèn)。當(dāng)年我騎行蜀道,在江口鎮(zhèn)吃了一碗熱面皮,滿滿的儀式感:這算是進入漢中的第一碗熱面皮,很是感慨。
到了江口鎮(zhèn)街口,看著天色還早,就放棄了晚上住宿這里。
有位朋友明天中午要回西安,今天能多走些路,明天就少走些路。唉,每次走蜀道都是來去匆匆,前幾年也是。
其實江西營這里有個三交城遺址,是褒斜棧道軍事要沖之險關(guān),介紹上說是文川道、太白山路和回車道與褒斜棧道的交匯點。
另外這里還有"四十二孔閣"遺跡、青崗坪磨橋灣懸崖包斜棧道遺跡、梭欏古城遺址、洪武寺遺址等遺跡。我都想去看看,只是這些地方資料不多,也沒有導(dǎo)航,要是不在找個當(dāng)?shù)氐拿靼兹?,是找不到這些地方的。
那都要時間呀。
另外從江口鎮(zhèn)可以往東沿著太白河去太白河鎮(zhèn),那里繞一圈再到王家塄,今天也不亂走了。
過猴子嶺隧道、鍋廠村、方家村隧道、柘梨園村、磨坪村,一路風(fēng)景如畫,我們進入了太白縣境內(nèi)王家堎鎮(zhèn):太白人民歡迎您。
走蜀道王家堎的古棧道遺址公園肯定要去的,要是住在這里也不錯,河對面的和平村看著環(huán)境也好,但是沒有住宿的地方。
相比上次,這個遺址公園環(huán)境更好了,好像還大了一些。這是褒斜道上唯一有棧道標志的地方——很多蜀道遺址都沒有標志。
崖壁大約殘留著不少個棧道石孔,石孔大約30厘米見方,40厘米深,排列均勻。在石孔右上方十多米處,還有四五根保存完好的石柱,歪歪斜斜地插在石孔洞中。
本來我想上去看看石柱,但是路口封閉而且路也太窄就放棄了。
其實這樣的棧道石孔在和平村這里還有好幾處。
資料上說,河對岸的紅崖,就是諸葛亮屯兵存糧的地方。當(dāng)年諸葛第一次北伐,命趙云、鄧芝為疑軍,兵屯箕谷,吸引魏軍。
后來馬謖失街亭被迫返回漢中,同時,趙云、鄧芝所率疑軍也被魏軍所敗,撤退時為阻止魏軍追擊,燒毀了褒斜道上赤崖以北的百余里棧道 。
但是,我看這里山崖并不是很紅,不知道這個赤崖名字從何而來。
在王家堎鎮(zhèn)上轉(zhuǎn)了一圈,這里的住宿也不符合我們的要求,不過小鎮(zhèn)倒是安靜整潔,我估計這里還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今天是機緣不夠。
王家堎號稱褒斜古道第一鎮(zhèn),說這話是要有些底氣的。
過了一個峽谷,穿過幾個隧道,我們到了下白云村。
白云村環(huán)境不錯,這幾年農(nóng)家樂搞得多,晚上就住在這里農(nóng)家樂,老板人不錯。
下白云海拔近1400,夏季涼爽,避暑的人多,不過我們來的時候暑假收尾,住的游客不是很多了。
蜀道之旅基本結(jié)束,明天還有一篇,請持續(xù)關(guān)注。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xiāng)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xiāng)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fēng)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