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很多不快樂,其實(shí)都是因?yàn)椤翱床婚_”和“放不下”,若一個(gè)人真正能夠“看得開”、“放得下”,那便有“立地成佛”的境界,而現(xiàn)代人們常說的“佛系”,就是如此。不過,要想真正做到“佛系”,也不是一件容易得事,也正因?yàn)槿绱?,才有那么多的不愉快?/p>
人生在世,大部分都如同大通禪師神秀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都要無時(shí)無刻的去“拂拭”,不然,上面就有灰塵了。然而,“你我本凡人”,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牛馬,要想放下,談何容易?因此,有人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不僅是苦難,更是心態(tài)!
要說修行的心態(tài),六祖慧能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保芍^是振聾發(fā)聵、大音希聲。而一個(gè)人修行的最高境界,便是“心若菩提、靜待枯榮”。蘇東坡三起三落,卻依然心態(tài)達(dá)觀,還將“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作為“終身成就”。
對于“心若菩提”的狀態(tài),是人生的一種達(dá)觀,是超然物外的一種境界,對此,《道德經(jīng)》也發(fā)出了“致虛極,守靜篤”的感慨。而能夠達(dá)到這種境界,往往需要“無悲無喜、無怨無悔、無欲無求”,但是,人在俗世中,哪能無欲求?也正因?yàn)槿绱耍軌虮3謨?nèi)心的寧靜,做到“心若菩提”則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名言,“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可謂是一語道破天機(jī)。諸葛亮曾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yuǎn)”,也是頗有深意。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勝固欣然,敗亦可喜。人生只有在變幻莫測的世道中,才能最終感悟大道,終于明白去留無意與寵辱不驚。
其實(shí),人生猶如白駒過隙,總有做不完的事,總有掙不完的錢,總有追不完的名,總有逐不完的利,如果因?yàn)檫@些事情讓自己深陷泥潭,還不如靜下心來,“松花釀酒,春水煎茶”,亦或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不僅要相信“轉(zhuǎn)角遇到愛”,更要相信“心靜天更美”。
人生有很多事情,都是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無論怎么做,都可能留有遺憾。與其“趨之若鶩”,還不如“靜待枯榮”。古人曾說,“塞翁失馬,焉知非?!保凇扒奥肺粗钡那榫跋?,等待也許是最好的選擇,雖然靜待花開的過程很無聊,但也許結(jié)果很美好。
無論是處在人生的高光時(shí)刻,還是處在人生的至暗時(shí)光,我們都要學(xué)會“心若菩提、靜待枯榮”,把一切交給時(shí)間,我們始終相信,“時(shí)光從來不語,卻能回答所有問題”。
【本圖文由“尚書臺”新媒體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金蘭,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復(fù)制、翻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