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主流的防銹技術(shù)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了,但不同廠家、不同車型在設(shè)計用料和防腐處理上還是有區(qū)別的,這就導(dǎo)致是汽車上仍然有很多地方生銹的概率非常大,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比較常見的幾種,各位平時洗車時可以檢查一下。
1、膠條密封的部位
汽車上有很多地方是靠膠條密封的,膠條與車身金屬的縫隙里最容易存水,而且還難蒸發(fā),時間長了就容易生銹。
比如車門密封膠條卡槽、車門框四周的密封膠條卡槽、車窗玻璃下沿裝飾條卡槽、后備箱及尾門四周密封條卡槽。這些地方往往都是車身沖壓件的邊緣部分,本身就容易生銹。膠條扣上去以后縫隙里容易進(jìn)水,生銹的概率就更大了。
2、焊接收邊的部位
車身是多層金屬沖壓件拼在一起焊接起來的,多個金屬件拼合后邊緣部分通過點焊連接,收邊處縫隙里最容易藏水。
比如下圖是車門下方卷邊處生銹的情況,這個地方是車門內(nèi)外板結(jié)合處,通過卷邊工藝使其扣在一起形成車門。卷邊后有些車會打膠密封給邊緣做隔離,防止生銹。但有些車偷工減料就不打膠,直接噴漆,雖然新車時看著沒問題,但漆面質(zhì)量肯定不如平整部分,后期漆面損壞生銹的概率很大。
還有底盤下邊梁下方千斤頂支撐點那一片也容易生銹,這里也有一個收邊的接縫。有些車這里會噴PVC顆粒膠做防護(hù),噴完摸起來有彈性而且很厚的那種,防護(hù)效果非常好。但有些車就不做處理,后期打千斤頂、行駛中石子磕碰、托底都可能導(dǎo)致收邊處油漆脫落引起生銹。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收邊的地方就是輪眉,有些車生產(chǎn)設(shè)計時這個位置防銹做得不到位的話后期也非常容易從內(nèi)往外銹。
以上幾個地方基本上是車身生銹的重災(zāi)區(qū),大家平時在洗車保養(yǎng)的時候可以抽空做一下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有生銹的跡象一定要提前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