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奶粉第一股”貝因美(002570.SZ)突發(fā)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浙江小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以流動性緊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仍具備重整價值為由,于2025年7月16日向金華中院提交了預重整申請及相關證據材料。該消息迅速引發(fā)市場熱議。
01
貝因美控制權生變
今年5月,貝因美集團更名浙江小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企查查顯示,小貝大美控股為貝因美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超1326萬股(占總股本的12.28%)。然而,目前其手中98.85%的股份已被質押或凍結,公司已是被執(zhí)行主體且被限制高消費。
對此,貝因美在公告中強調,公司具有獨立完整的業(yè)務及自主經營能力,在業(yè)務、人員、資產、機構、財務等方面與小貝大美控股相互獨立,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產生實質性影響。
事實上,潛在風險依然存在。品牌創(chuàng)始人謝宏作為小貝大美控股的實際控制人,亦兼任貝因美公司董事長,而小貝大美控股的董事與總經理李曉京,亦兼任貝因美董事。這種管理層的交叉任職模式,使得控股股東危機極易傳導至上市公司層面。
更關鍵的是,大股東的債務危機早有跡象。2024年6月,貝因美就因大股東的資金困境被發(fā)函問詢。當時貝因美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已高達92.98%,深交所要求貝因美披露,大股東所持股份被質押、凍結,償還債務賣出股份是否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fā)生變更或不穩(wěn)定。
同年7月,因債務違約處置,貝因美集團持有的4800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4.44%)經杭州中院裁定,以2.016億元作價抵償給債權人寧波維貝。此次司法處置使寧波維貝躍居公司第二大股東,也意味著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出現實質性松動。
2025年以來控股股東的股權凍結情況持續(xù)惡化。3月份,杭州中院應寧波維貝申請,就公證債權文書糾紛一案凍結了小貝大美控股持有的4724萬股股份。
02
“國產奶粉第一股”
貝因美創(chuàng)始于1992年,總部位于杭州,專注于嬰幼兒食品及親子用品的研發(fā)、生產與銷售。
2008年,品牌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快速殺出重圍,成功占據部分空白市場,實現迅猛發(fā)展。2009年,貝因美銷售收入同比大增67%,奶粉品類的銷售額近乎翻倍。
據貝因美招股書,2010年1月-10月,貝因美嬰配奶粉市占率為10.8%,位居行業(yè)第三,在國產品牌中排名第一。
2011年,貝因美登陸A股中小板,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令人驚訝的是,創(chuàng)始人謝宏在7月就辭去了上市公司董事、總經理以及董事長的職務,這在當時創(chuàng)下了上市公司創(chuàng)始人最快離職的紀錄。
此后的貝因美僅僅維持了兩年的營收穩(wěn)定增長,便于2014年開始,業(yè)績連續(xù)5年下滑。2017年歸母凈利潤曾虧損超10億元,2018年歸母凈利潤回升至4111.36萬元,與巔峰時期相差甚遠。
盡管,謝宏在2018年3月復出,想要力挽狂瀾,但過去六年里依然是虧多賺少。從2016年開始貝因美的主營業(yè)務便常年虧損,2016年-2022年公司累計虧損29.88億元。
2023年和2024年,貝因美雖開始盈利,但盈利金額相對較低,分別為4745萬元和1億元。2025年一季度,貝因美實現營業(yè)收入7.28億元,同比增長1.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79.61萬元,同比增長93.87%。
值得注意的是,在飛鶴、達能、君樂寶等品牌的迅猛發(fā)展下,貝因美逐漸走向衰落,公司經營情況并不樂觀這一點,謝宏早已有所察覺。因此,在拓展ODM、OEM業(yè)務以及特許授權業(yè)務之外,謝宏盯上全家營養(yǎng)賽道。
據了解,除嬰幼兒配方乳粉外,貝因美還布局了羊奶粉、有機奶粉等高端品類,推出生命伴侶系列成人營養(yǎng)奶粉、乳鐵蛋白益生菌營養(yǎng)粉、乳白蛋白益生菌營養(yǎng)粉、愛諾達系列即食型益生菌等多款成人營養(yǎng)品。
然而,營養(yǎng)品領域的競爭同樣激烈,貝因美要想從中分一杯羹也并非易事。顯然,貝因美在股權結構穩(wěn)定性和公司未來發(fā)展前景兩方面,都面臨著較強的不確定性。
圖源:官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