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桑松果木、 (1946) 藏歷 16 甲子 第 20 年、瓶帶雙線、幣值三兩銀。
新版桑松果木、(1936)藏歷16甲子 第10年、幣值三兩銀。
再貼一顆"甘丹頗章、(1840)藏歷15甲子 第24年、幣值一錢五分銀"。這類兩面外圈有八個藏傳佛教法寶圖騰的噶章又稱為"西藏吉祥八寶"幣。中國藏幣由于文字隔閡,加上有自己一套藏歷紀(jì)年,這種知識盲區(qū)讓一些幣藏家望而卻步,因而沒多少人愿意花精力去深入研究,只因認(rèn)版會困難許多。
藏幣有音譯問題,有時同一品種卻有不同叫法。就像是這"甘丹頗章",曾經(jīng)翻書對版及在網(wǎng)上找相關(guān)資料時,發(fā)現(xiàn)它除了叫“甘丹頗章”外,還有;甘丹噶章、噶丹頗章、噶丹章噶、章噶噶布、章嘎嘎布、格桑章嘎、格桑章卡,都是指同一幣種、同一個幣值,只是鑄造年代不同、版別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音譯名稱,讓我初始在對版時一頭霧水,到底那個是那個?評級幣上的標(biāo)注就簡單多了,都以幣值統(tǒng)稱"唐卡(Tangka)",那些音譯名就讓它存在錢幣書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