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PRACTICE
青春執(zhí)筆繪鄉(xiāng)韻
龍泉墻上綻新顏
七月流火,暑氣蒸騰,卻擋不住一群年輕人用畫筆裝點鄉(xiāng)村的熱忱。近日,宜賓市高縣慶嶺鎮(zhèn)龍泉村的鄉(xiāng)間小路上人頭攢動,一場以“繪鄉(xiāng)村特色,展龍泉風采”為主題的墻繪工作在這里正式拉開帷幕。來自高校的實踐隊員們帶著顏料、畫筆與對鄉(xiāng)村的熱愛,將村民房屋的灰白墻面化作畫布,用藝術筆觸勾勒龍泉村的金黃稻穗,讓鄉(xiāng)土風情在墻面上悄然綻放。
壹
墻繪工作啟動前,隊員們早已做足了準備。為了讓墻面達到繪畫標準,大家先對村民房屋的外墻進行了全面清理:有的隊員提著水桶,用刷子仔細刷洗墻面上的灰塵與蛛網;有的踩著梯子,小心翼翼地鏟除墻皮上翹起的部分;還有的拿著砂紙,反復打磨墻面,確保顏料能牢牢附著。
“稻”此一游,這一句藝術字既藏著龍泉村的特色,又帶著點詩意,路過的村民都忍不住多看幾眼呢!”負責主題設計的隊員笑著說。此次墻繪工作緊扣龍泉村的產業(yè)特色與自然風貌,將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水稻等元素融入創(chuàng)作:金黃的稻穗顆粒飽滿,在墻面上“搖曳生姿”,仿佛能聞到秋收時的稻香。
貳
調色組的隊員們蹲在地上,面前擺著十幾種顏料,正根據樣品反復調試顏色:“稻穗的黃色要偏暖一點,加少量赭石色更接近自然成熟的樣子”;勾勒組的隊員們手握鉛筆,在墻面上快速勾勒出圖案的輪廓,線條流暢而精準,轉眼之間,稻穗的走向便躍然墻上;上色組的隊員們則拿著各式的畫筆,將調好的顏料均勻地涂在輪廓內,金黃、碧綠的色塊在墻面上逐漸鋪展;細節(jié)修飾組的隊員們負責“畫龍點睛”,他們用細尖的畫筆添上稻穗的絨毛,讓畫面瞬間鮮活起來。
“我們就像拼拼圖,每個人完成自己的部分,最后合起來就是一幅完整的畫。”隊長小魏說。大家的身影在墻面前移動,畫筆與墻面摩擦的“沙沙”聲、偶爾的討論聲與村民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熱鬧的鄉(xiāng)村藝術交響樂。
叁
夕陽西下,金色的余暉灑在剛完成的墻繪上,給稻穗鍍上了一層暖光。隊員們收拾好工具,看著一天的成果,臉上露出了疲憊卻滿足的笑容。但這只是開始——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們還將完成剩余幾面墻的繪制,把更多龍泉村的故事搬上墻面。隊員們說“墻繪不是一次性的藝術,我們希望它能成為鄉(xiāng)村的一部分,陪著龍泉村越來越好?!?/p>
編 輯|宜青
一審一校|陳亞蘭
二審二校|徐 昀
三審三校|趙 靜
來源|團聚高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