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六個春城”建設凝聚奮進力量,7月31日,由昆明市總工會主辦、昆明市工人文化宮承辦的“勞動鑄就夢想·榜樣引領時代——2025年勞模宣講系列活動”第二場在昆明市工人文化宮拉開帷幕。兩位來自不同行業(yè)、卻在平凡崗位上創(chuàng)造非凡業(yè)績的全國勞動模范,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和深刻感悟,為現場職工代表帶來了一場精神盛宴。為弘揚“三個精神”,加強盤龍區(qū)群團“聯盟”黨建聯合體各成員單位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作,盤龍區(qū)群團“聯盟”黨建聯合體組織50余名職工到昆明市工人文化宮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并聆聽了這場勞模宣講。
云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快遞員 者發(fā)貴
風雨兼程“零投訴” 守護包裹“最后一公里”
“風雨兼程是我的日常,使命必達是我的信仰?!痹颇享権S速運有限公司快遞員者發(fā)貴以這句充滿力量的自述開場。他深情回顧了自2008年加入快遞行業(yè)17年來的風雨歷程。累計服務客戶上萬人,收派行程超過20萬公里,處理收派件量60余萬件,至今保持著珍貴的“零投訴”服務紀錄——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個早出晚歸、風吹日曬、風雨無阻的日夜。他將“早出晚歸是常態(tài)、風吹日曬是狀態(tài)、風雨無阻是心態(tài)”總結為快遞員的真實寫照,用生動的故事講述了從手寫快遞單時代死記硬背城市代碼,到如今智能化作業(yè)的行業(yè)變遷,以及他在面對客戶誤解、惡劣天氣和巨大壓力時,始終堅守“客戶的包裹不能等”的責任擔當。
最令者發(fā)貴激動和自豪的,是作為一線勞動者三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榮耀時刻——參加中國工會十八大、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以及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稱號。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將勞模精神詮釋為在平凡崗位主動扛起社會責任,用“多跑一趟、多等一刻”的付出溫暖客戶;將勞動精神視為以踏實奮斗書寫幸福生活的底色;將工匠精神落實在“多纏一圈膠帶”“多看一眼避免錯發(fā)”“多問一句確認需求”的“三個一”服務標準中,立志成為客戶信賴的“最后一公里守護者”。他勉勵在場的職工:“勞動是光榮的,只要我們懷揣著對工作的熱情和責任心,干一行、愛一行,腳踏實地,就一定能在自己的領域發(fā)光發(fā)熱。”
昆明云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陳永
匠心筑夢三十載“滾石上山”造強“芯”
“所謂‘中國制造’,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執(zhí)著。”陳永用31年扎根發(fā)動機研發(fā)一線的故事,深刻闡釋了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從31年前初入車間的手心冒汗,到如今引領中國“芯”制造的榮光,他帶領團隊攻克了19項重大技術難題,間接為企業(yè)節(jié)約成本5700余萬元。他創(chuàng)新改制試驗臺架節(jié)約設備投入1100萬元,設計低壓油路模擬系統(tǒng)年省售后成本200萬元,自制便攜式檢測儀節(jié)省設備開支24萬元,用智慧和汗水踐行著精益求精。
陳永重點分享了三個刻骨銘心的故事:裝配國內首臺高壓共軌電控柴油發(fā)動機時的巨大壓力與成功后的狂喜;在海南高溫暴雨、黑河零下30℃寒夜、海拔5000米昆侖山口等極端“三高試驗”環(huán)境中,與團隊咬牙堅持、確保發(fā)動機可靠性的艱辛歷程,深刻體會到“品質的極致,往往誕生于最極端的考驗中”;以及面對“智能制造時代產業(yè)工人價值何在”的靈魂拷問時,他堅定地回答:“智能制造需要數據,但更需要懂得‘為什么’的人。我們的雙手既能擰緊螺絲,也能調試代碼;既能打磨零件,也能設計工裝。只要中國制造需要‘芯’,我們就永遠是不可替代的‘造芯人’!”
勞動模范是時代的先鋒、民族的脊梁。兩位勞模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最動人的奮斗故事,現場掌聲陣陣,聽眾深受感動和鼓舞。這場宣講活動,不僅是一次故事的分享,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他們的故事,激勵更多人立足本職、勇于創(chuàng)新,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