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光明日報》
贊譽泰寧世界地質(zhì)公園
“丹霞映碧水,閩山承古韻”
盛夏時節(jié),泰寧世界地質(zhì)公園的千峰萬壑浸染晨光。當薄霧輕籠金湖,赤壁丹崖倒映碧波,如巨幅水墨在天地間鋪展。船行水上,但見峰回路轉(zhuǎn)處,崖壁流霞與瀲滟湖光交織,仿佛大地初醒時最熾熱的告白。這座橫跨492.5平方公里的自然寶庫,以“水上丹霞”為魂,以千年古城為韻,在閩西北群山間書寫著地質(zhì)傳奇。
肖建武 攝
西太平洋邊緣的地質(zhì)密碼得以解開
泰寧大地見證了
億萬年地質(zhì)運動的滄海桑田
作為中生代西太平洋
大陸邊緣活動帶的典型代表
這里完整保存了
晚三疊世以來的地質(zhì)遺跡
漫步泰寧世界地質(zhì)公園,宛若翻開一部立體地質(zhì)教科書:在青年丹霞博物館里,220多條深切峽谷縱橫如網(wǎng),上清溪九曲回環(huán)堪稱“丹霞曲流之冠”;70余條線谷、130多條巷谷編織成地質(zhì)迷宮,400多處丹霞洞穴群落藏匿山間,被學者譽為“正在呼吸的丹霞教科書”;白堊紀沙縣組地層中鑲嵌的雙峰式火山巖,記錄著大陸裂陷的洪荒歲月,崇安組紅層則化作如今燦若云霞的赤壁峰林;遙遠望向海拔1858米的金鐃山主峰,但見花崗巖風化石蛋星羅棋布,風動石危懸絕壁,云海間仿佛能觸摸到古太平洋板塊俯沖的脈搏……
王寄新 攝
這里不僅是地質(zhì)愛好者的天堂,更是生態(tài)秘境。當晨曦照耀九龍?zhí)叮最i長尾雉掠過紅豆杉林,獼猴群在懸崖間騰躍——這座森林覆蓋率近80%的生態(tài)王國,演繹著萬物共生的奇跡。
“面對松材線蟲病威脅,泰寧人13年如一日堅守防線。無人機巡護、天牛誘捕、疫木處置……科技賦能下,林木疫病發(fā)生率降至萬分之一,森林重披綠裝?!碧幝糜喂芪瘯魅螀螌O平告訴記者,泰寧在2008年就開始推行的“節(jié)柴改燃”工程惠及千家萬戶,“以汽代補”政策讓景區(qū)村落告別了砍柴炊煙,年減少薪柴消耗超萬噸,古樹名木得以“頤養(yǎng)天年”。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 林娜 攝
不僅如此
泰寧還投入2600萬元用于金湖治理
兩艘清潔船每日巡湖
當“河長制”遇見“生態(tài)綜合執(zhí)法大隊”
全省首份“護河令”在此誕生
一湖碧水常年保持Ⅱ類標準
如今,這座古城,正以創(chuàng)新筆法續(xù)寫文明:明清園內(nèi),工匠們用傳統(tǒng)榫卯技藝修復棟梁,古戲臺上非遺梅林戲每周上演,狀元文化館里學子們正拓印著宋代雕版;湖畔馬拉松賽道蜿蜒如帶,騎行愛好者穿梭萬畝茶園。
當最后一縷夕陽染紅甘露巖寺的丹霞洞窟,地質(zhì)學家仍在測量巖壁的年齡,茶園里茶娘指尖翻飛采下今夏新芽。泰寧這座擁有18個景園、十大景區(qū)的雙遺之城,正以“一區(qū)五地”為藍圖,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在泰寧,旅游收入占農(nóng)民總收入四分之一,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正如撐筏三十年的老艄公所言:“金湖的水更清了,白鷴鳥又飛回來了——守住這方山水,就是守住子孫的飯碗?!碧幍墓适?,是大地與人類的共生史詩,更是獻給未來的生態(tài)啟示錄。
福建省旅游發(fā)展集團
fjlygroup
暢游八閩平臺
cybmflxx
廈門文旅
漳州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zhuǎn)載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