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8月4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借口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聲稱要對印度商品大幅加征進口關稅。雖然特朗普沒說具體稅率是多少,但是按目前的形勢,至少也是在25%的進口關稅基礎上再進一步加征懲罰性關稅。
據(jù)了解,印度海軍剛在8月3日-4日,在中國南海與菲律賓海軍進行了巡邏,此舉明顯是在給中國“上眼藥”,討好美國。
因為印度無論的地緣位置還是商貿航線,中國南海都不是它的重要航線,說白了就是和它八竿子打不著。印度冒著得罪中國的風險去與菲律賓搞聯(lián)合巡航,明顯就是在向美國遞“投名狀”。
因為在南海問題上,一直是美國在背后支持菲律賓跟中國找事。要知道一旦南海被中國掌控,就等于掌控了亞太區(qū)域的海上生命線,這對美國及其部分盟友至關重要的影響。到時候在生存和美國給的蠅頭小利面前,日韓還會替美國當馬前卒去限制中國嗎?答案不言而喻。
當然印度也不是無的放矢,它來南海參與巡邏,明顯是想示好美國,獲得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的優(yōu)待。但從目前特朗普的表態(tài)看,印度這回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熱臉貼了個冷屁股,白忙乎了。
特朗普翻臉無情,壓根對印度在中國南海的示好熟視無睹,根本原因在于,特朗普已經認識到,之前聯(lián)合印度限制中國的策略行不通。既然印度沒有了限制中國的利用價值,那自然不用在關稅問題上對它網開一面了。
歷屆美國政府都在利用印度牽制中國,還不斷渲染“龍象之爭”,妄圖把中印打造成天然的戰(zhàn)略對手,美國好漁翁得利,結果自視世界大國的印度卻完全不愿意被美國拿捏。
特朗普發(fā)現(xiàn),印度正是利用了美國乃至俄羅斯等國的這個“利用印度牽制中國”的心理,不斷從美俄等國身上獲得好處,在國際事務中左右逢源。但實際上印度一直掌控著與中國“摩擦”的火候,“協(xié)助遏華”成為了印度獲取外部資源的一張牌。
結果就是,這么多年下來,中印關系雖然有時候會有對峙、沖突等波折,但總體穩(wěn)定向好,該貿易方面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并沒有發(fā)展成美俄等國所期待的那種劍拔弩張,一言不合就開打的狀態(tài)。
而且印度還利用左右逢源的國際形勢,趁俄烏沖突之際,大幅度增加進口俄羅斯的便宜原油。有消息稱,俄烏沖突以來,國際油價一直在每桶65美元以上,但印度購買俄羅斯的油價僅為每桶40多美元。
印度向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從俄烏沖突爆發(fā)前的每天不到10萬桶,增加到2023年5月的峰值平均每天215萬桶以上,占印度石油進口的40%以上。
所以在特朗普看來,給印度好臉色與印度合作,非但得不到好處,反而還縱容了印度,印度更是蹬鼻子上臉,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這等于是在變相地支援俄羅斯打俄烏沖突。如果不切斷俄印能源交易,那么俄羅斯就有很大底氣繼續(xù)和北約耗下去,到時候所謂的美烏礦產協(xié)議,特朗普收回烏克蘭的投資,就都是鏡花水月了。
特朗普如今對印態(tài)度180°大轉彎,甚至在8月2日抨擊印度是“死亡經濟體”,直言印度經濟沒有未來,現(xiàn)在看來并不令人驚訝。這等于是變相地表示不對印度寄予厚望,在未來不再與印度合作。
目前,印度面對特朗普的諸多不友好言論也展開了反擊。印度總理莫迪就在近日表示,印度GDP要在不久的將來進軍世界第三,印度的經濟不能依靠它國,要支持國產產品,這等于是在公開反駁特朗普的言論,向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宣戰(zhàn)。
雖然當前美國對印度劍拔弩張,但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涉及國家太多,印度體量龐大,美國怕是很難在與印度的博弈中獲取大的優(yōu)勢。而且,中俄印合作也許是印度對沖美國的另一個不錯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