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句歌詞:
我能給你最后的愛,就是手放開。
養(yǎng)育孩子是這樣,高期待亦是如此。
01
昨晚,看到糖糖朋友圈發(fā)了這樣一段話,無限感慨:
我們曾經(jīng)無話不談,如今卻無話可說。
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許多朋友都自帶保質(zhì)期,當(dāng)人生翻篇進入新環(huán)境,新階段,擁有新認知時,曾經(jīng)親密無間的摯友,可能不知不覺就滑向了點贊之交,甚至歸于沉寂。
友情降級通常是無聲無息,它或許是經(jīng)歷分歧后,看清了彼此無法彌合的差異,或許是生活被新的人,新的事物填滿。
曾經(jīng)占據(jù)重要位置的朋友被擠到了邊緣,又或者是單方面的努力維系,疲憊不堪后終于明白:
友誼的小船,我一個人劃不動了。
突然很感觸,也很傷感。想起了年少的朋友,早已越來越遠。
想起了這些年,從一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文藝女青年到刀槍不入的中年兩娃媽。
我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雞飛狗跳后,才將自己一步步推到修仙之路。
在沒有朋友,沒有社交,沒有業(yè)余生活,日常只有孩子和雞零狗碎,還能頑強地活著,還能自娛自樂。
歷盡千帆,平實坦然。隨即,我轉(zhuǎn)評了一段話:
友誼,像霧像雨又像風(fēng)。有是稀缺,無也坦然。
途經(jīng)過的盛放,不知道什么時候,哪個路口就各自悲歡,熾烈終抵不過平淡流年,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誰還沒有青春呢?誰還沒年輕過!誰不是從大喜大悲到心如止水。
媽媽的成長之路,是從精彩生活和吃喝玩樂,邁向刀槍不入和十項全能之路,是跟孩子斗智斗勇,頭破血流之后的涅槃重生。
但,千萬別因為愛孩子,千方百計為孩子好,想把孩子從錯誤的路上拽回來,而把自己弄丟了。
02
從24歲第一次做媽媽,愛得很用力,恨不得把全部的愛都給孩子。
唯恐傷了這個軟糯的小寶寶,他是我生命中全部的悲喜,為了他愿意千千萬萬遍。
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的心,他的喜怒哀樂,亦是我的喜怒哀樂。
在成為媽媽的路上,孩子帶給我很多的驚喜,但更多是驚嚇與淚水,忐忑與煎熬。
從小學(xué)五六年級開始叛逆,我的淚水都沒有停過,煎熬每天都在上演。
孩子任性和反抗時,說得世上最難聽的話,用刻薄輕易就將我打敗,痛到無處躲藏。
初中三年,為了孩子的學(xué)習(xí)殫精竭慮,眼里,心里,生活里一門心思都想為了孩子好。
孩子跟我對抗那叫一個徹底!為了忍住自己的火氣不發(fā)孩子身上,我從一個500米都跑不動的跑渣,硬是逼著自己從1公里到3公里,再到5公里,10公里,15公里,再到半程馬拉松。
堅持8個月,每天跑5公里,這些我現(xiàn)在都不敢想,根本做不到。
那些年,堅持跑步,只是為了自愈,眼淚和淚水融合,心酸和自救同步。
我得先救自己,才能幫助孩子,才有那樣的毅力與韌性。
03
這么多年在育兒過程中,有很多次的硬碰硬,也有很多次跟孩子較勁。
改變不了孩子,也要再試一下,因為知道孩子任性下去會掉坑。
可是,卻是想改變孩子,孩子越是對著干,越叛逆。
面對管不了的孩子,疼得生無可戀,淚水決堤,可是不能不管。一邊自愈,一邊接著管。
管不了還強硬,改變不了還要改變,愛不知不覺變成了執(zhí)念。
各種硬碰硬的交鋒,痛得哭了,哭得痛了。
哭了,痛了,還是想掏心掏肺管孩子,只為了孩子以后不遺憾。
悲傷如逆流成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這些年,基本都是這樣度過的。管孩子學(xué)習(xí),引起孩子的抗拒,然后吵架,兩敗俱傷。
不是想跟孩子較勁,也不是想爭輸贏,只是不舍得孩子走彎路,將來后悔。
所以寧可逼孩子改變,也不愿意他受一點傷,吃一點虧。
但父母對孩子的好,往往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孩子根本不理解,甚至懟父母一點都不愛自己。
直至現(xiàn)在才明白:
孩子有自己的命運,父母有自己的課題。不跟孩子較勁,不強迫孩子非接納家長的好,是對自我的慈悲。
別因為愛孩子,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一門心思想對孩子好,把家長自己弄丟了,可憐又可悲。
與其跟孩子較勁,試圖改變孩子,不如在無計可施時,選擇手放開。
人生不長,家長也該對自己好一點,去見見素未謀面的老友,去看日出,聽日落,喝點小酒,聽點八卦,讓生活松弛一點,讓時光溫柔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