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產從業(yè)20年,通曉業(yè)內門道,我不做所謂的“專家”,只用二十年實戰(zhàn)經驗幫大家答疑解惑。
老有人說北京沒有真正的“京菜”,只有鹵煮豆汁兒一類的小吃。這話不對,只能說炒菜類的沒有京菜,基本都是魯菜為代表,但是其他的“燒烤燎煮”那就是真正的京菜了。
也有人說這本來是“燒燎白煮”,是滿洲人在東北時的傳統,不能算京菜。但實際上努爾哈赤在關外的時候是“漁獵民族”,能對付著把各種肉食弄個大概意思就得了,根本談不上精細。所以就算是這京菜的底子是滿洲的,那也是到北京之后脫胎換骨精益求精了,這就是京菜。
這別較勁,如果較真兒的話,那中國所有的菜系都起源于山西與河南,因為是中華文明發(fā)源地,之后的全算分支,但真的能這么算嗎?
再用人類種族打比方,所有的人類都起源于東非大草原,現在的所謂亞歐美澳都是分支,但這么較勁有意思嗎?甚至說所有的美國人都是英德亞非拉的后裔,但能得出美國人都不正宗的結論嗎?
所以甭抬杠,就算京菜發(fā)源于東北滿洲,但到了北京之后也發(fā)展的跟最開始的傳統沒關系了。就相當于鹵煮火燒,都傳說起源于蘇造肉,但實際上有關系嗎?
燒烤燎煮。燒有兩種意思,一是炸,代表是“六十四燒碟兒”,也就是64盤炸貨。比如炸鹿尾(乙)兒就是典型,最開始就是油炸鹿尾巴,但后來哪兒有那么多的鹿啊,所以就跟灌腸似的用淀粉代替了,但做法和味道更加講究了。
燒還有一種意思就是用明火,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绝喸谧钤缇徒小盁喿印保幌抻谌鄣碌倪@種掛爐,因為明火為燒,暗火為烤,便宜坊的就是烤鴨了。
烤也分兩種意思,一種就是烤鴨烤豬,暗火悶爐,不僅成本高還考驗手藝。因為首先就得搭烤爐,而且還必須通體燒透之后才悶火烤,這不僅費燃料,而且非常考驗大師傅的經驗。
另一種烤就是鐵板炙子爆烤的意思,爆羊肉、爆煳和各種烤肉都是烤。除了北京之外你還見過其他菜系里有這種爆烤的吃法嗎?
燎也有兩種,傳統的是把帶皮的零件兒用叉子叉上,然后在火上燎,為的是把毛去干凈,同時起到了預熟的作用。然后用刀把表面的黑焦糊去掉,之后再燉煮紅燒。
另一種就是先炸再燉了,帶不帶皮的無所謂,虎皮肘子和扣肉就是這種意思。這不能說是北京的特產或發(fā)明,只能說是京菜里有這種做法。
煮,如果說最傳統的就是白煮,所以過去都拿“砂鍋居”當作真正北京菜的代表。但實際上砂鍋居和最早的做法早就是兩碼事兒了,都經過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改良。否則能從最早的“下水棚子”發(fā)展成大飯館子嗎?
另一種煮其實就是涮和爆,涮羊肉,爆肚兒,這說是北京特色沒問題吧?很多人會說這是滿洲特色啊,其實拉倒吧,東北有草原嗎?能大批量的牧羊嗎?哪兒來的羊肉???所以羊都是口外蒙古來的,是到了北京之后才真正形成的涮羊肉和爆肚兒,解放前吃涮羊肉都講究的是“蒙古館子”。而且涮羊肉除了羊肉講究之外,最特色是這銅鍋和切肉的手藝,這才是北京菜的特殊之處。
總之吧,別老說沒有“京菜”,都是民國之后某些人瞎編排而已??梢哉f滿清倒臺之后,大量的權貴或是跑路或是落魄,所以北京的飲食質量迅速下降。尤其是1928年北伐之后,國民黨定都南京,權貴官僚和富商們跑了一大半,導致北京飲食的檔次又下降了,所以才有北京無美食的說法。
但實際上想想這事兒合理嗎?千年帝都竟然沒有美食,皇帝權貴們有這么節(jié)儉嗎?太不會享受了吧?而且還有那么多的官僚呢,大吃大喝花天酒地是他們的必備技能,迎來送往燈紅酒綠是他們的日常工作,那能沒有美食嗎?
所以北京美食只是曾經淪落而已,并不是沒有。再有一點,北京畢竟是帝都,權貴官僚們吃喝玩樂是“悶燈兒蜜”的,犯不上讓底層百姓們看見,人家也用不著跟你炫富。因此很多都或是跟“譚家菜”似的家宴,或是去莊館堂會里擺譜兒。而這些地方是普通人進得去的嗎?是百姓們吃得起的嗎?
甚至說北京到現在都是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美食,而是沒有底層吃得起的物美價廉的美食。畢竟北京不是小縣城,也從來不是窮人在衣食住行方面宜居的地方……
關注“章哥說買房”公共號,有房產相關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