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說到父親聽說我的朋友到北京來提出不吃烤鴨、開列了幾份菜單,第一份菜單里的涼菜都說了,這一篇說熱菜。
以下就是父親推薦地道北京菜的熱菜菜單。還是那樣:排名是隨機(jī)的,不分優(yōu)先級。
炙子烤肉(文吃)
炙子,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燒烤架子。炙子烤肉“武吃”最能體現(xiàn)大快朵頤的豪邁,只是作為一道菜,必須收斂,所以就做好了再上桌——這就演變成了了“北京烤肉”這道菜了。
蘇造肉
也寫作“蘇灶肉”,是有故事的京菜之一。從宮廷菜流傳出來,以帶皮五花肉、豬下水為主要原料,用秘制鹵湯長時間燉煮而成。
宴席上不大好上北京的名小吃鹵煮,蘇灶肉是鹵煮的源頭。
京醬肉絲
北京菜中的“國民級”菜品,是雅俗共賞的一道菜。地道的京醬肉絲以豬里脊肉切絲,用甜面醬為主料炒制,口感層次豐富,咸甜平衡,色澤紅亮誘人。
成為京菜的經(jīng)典,核心是那京味十足的甜面醬。
它似蜜
是一道清真菜,選用羊里脊肉切片,配以雞蛋、經(jīng)甜面醬、糖等調(diào)料腌制后快速翻炒。
這道菜也頗有故事,包括其名字由來。也是從宮廷流傳出來的菜品。
酥小鯽魚
宴席不能少了魚。過去作為河鮮的食材,相對容易得到。選用新鮮小鯽魚,收拾干凈后用醬油、糖、料酒等調(diào)料鹵制,裹上面糊,再用文火炸至骨酥肉嫩。
琵琶大蝦
在北方菜系里,有了海鮮就一下子會提升宴席的規(guī)格,因為海鮮都是“大菜”。這道菜更是造型與口味兼具的北京經(jīng)典菜,用北京當(dāng)?shù)貜N師的話說是“上過國宴的”。
選用個頭飽滿的大蝦12頭,去頭、去殼。10頭留尾,裹糊炸至金黃酥脆。功夫在擺盤兒,一直是宴席上的“顏值擔(dān)當(dāng)”。
炒合菜
是北京家常菜中的“百搭款”,以豆芽、韭菜、粉絲、雞蛋為主要食材,大火快炒而成。既是日常佐餐的快手菜,也是過年過節(jié)時象征“團(tuán)圓和合”的吉祥菜。
炒麻豆腐
是北京特色小吃中的“小眾經(jīng)典”,以綠豆磨漿后剩下的豆渣、就是麻豆腐為主料,搭配羊油、黃醬、青豆、胡蘿卜丁等炒至入味。
很多外地朋友可能不習(xí)慣知道菜的味道,不過作為嘗鮮、又是滿滿的“京味”,推薦進(jìn)入了菜單。
炒雪里蕻
是北京人的家常下飯硬菜”,以腌制后的雪里蕻(雪菜)為主要原料,搭配蠶豆或青豆、筍丁等炒制?,F(xiàn)在北京人也能吃辣椒了,這道菜辣椒有時候竟然是點睛之筆。
炸素丸子
這是老北京街頭巷尾的經(jīng)典,直到今天,都是北京稻香村和各類餐館檔口的必備?;咀龇ú畈欢?,口味區(qū)別也不大,以胡蘿卜、土豆、粉絲、面粉等為原料,擠捏成小丸子后炸至金黃酥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