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遼寧,錯過這10大海鮮,那就太可惜了
遼寧的吃食,像極了這片土地的性子,粗糲里藏著實在。
早年滿人入關(guān)前,白山黑水間的獵人們把鹿肉、狍子肉剁成餡,用粗糧面裹著煮,這便是餃子的祖宗。
后來闖關(guān)東的人帶來了中原的面案手藝,
老邊家把燙面和死面摻著用,皮薄得能看見餡里的油花,
百年前那鍋沸水,愣是煮出了 "邊家餃子,天下第一" 的名號。
老輩人說,酸菜缸是東北的百寶箱。
秋末把白菜碼進缸里,撒上大粒鹽,壓上石頭,等兩個月開蓋,酸氣能嗆得人直瞇眼。
切成絲跟白肉一鍋燉,湯面上漂著油花,配著黏玉米餅子,
寒冬臘月里,這一鍋能暖透整個炕頭。
渤海灣的魚汛比節(jié)氣還準(zhǔn)。
大連人懂得,鲅魚最肥時要剁成泥,摻上韭菜包成餃子;
梭子蟹得用鹽鹵著,就著玉米餅子吃,那鮮氣能從牙縫竄到天靈蓋。
遼河口的蘆葦蕩里,河蟹比江南的小,黃卻更稠,
盤錦人不慌不忙地用稻殼焐著,就像伺候著地里的莊稼,急不得。
大連海參
這物件兒,真是老天爺賞飯吃。
北緯39度的海流子,冷暖交替,把海參喂得刺兒倍兒挺,肉壁厚得跟小枕頭似的。
老輩兒人管這叫"遼參",打三國那會兒就上桌了,
《臨海水土異物志》里還記著"土肉正黑,如小兒臂大",
那會兒人不懂行,拿它當(dāng)?shù)唾v食材,現(xiàn)在可金貴了,清末直接坐上"八珍"頭把交椅。
這海參在海底二十米深的地方貓著,底足短粗像小錨釘,沙嘴硬得能嗑開礁石。
正經(jīng)大連參得長夠五年,肉筋寬得能當(dāng)筷子使,泡發(fā)后能抻出十五倍大。
老漁民說"夏眠的海參才夠味",
要說吃法,大連人最稀罕"辣根拌海參"。
冰塊上碼著切得透亮兒的參片,蘸料是現(xiàn)擠的辣根混味極鮮!
再就是蔥燒海參,海參吸飽了湯汁兒,咬下去"咯吱"一聲,蔥香混著海味直往天靈蓋兒上竄。
現(xiàn)在還有即食的,開袋就能嚼,Q彈得能彈掉假牙。
大連蝦夷扇貝
這物件兒可是海里的“大塊頭”,原產(chǎn)日本北海道,八二年才漂洋過海落戶咱遼寧。
老輩兒人說,這玩意兒挑地兒,非深水冷流子不待,二十米到三十米深的海底,
砂礫底質(zhì)最得勁兒,水溫不能超二十五度,大連那片兒冷海水,正對它的脾氣。
這扇貝長得有講究,
右殼黃白凸鼓,左殼紫褐微平,放射肋條像老樹年輪,摸著手感糙拉拉的。
閉殼肌大得邪乎,占整貝三分之一,煮熟了白嫩如玉,咬一口“嘎吱”響,鮮甜直往嗓子眼兒鉆。
繁殖季那黃膏子,橘紅透亮,老饕見了眼睛都放光。
做法簡單才顯真章,蒜蓉粉絲往殼里一鋪,蒸鍋上汽五分鐘,撒把蔥花潑熱油,那香味兒能飄半條街。
本地人最稀罕炭烤,貝殼“啪”地裂開,蘸點辣根醬油,冰啤酒一碰!
秋末冬初最肥實,肉厚得能塞滿嘴,老客都等這時候囤貨,冷凍保存半年,鮮味不跑。
大連鮑魚
這海里的“軟黃金”,可是有六千年歷史的主兒!
早在新石器時代,咱大連老祖宗就蹲海邊摳它解饞。
它生在渤海黃海交界,水深十米到三十米的礁石縫里,吸著褐藻海帶長大,殼上那圈皺紋,活像老漁民臉上的年輪。
這鮑魚長得憨實,殼如耳狀,暗綠帶白斑,里頭銀光閃,肉厚得能彈牙。
清蒸最得勁,蔥絲一蓋,熱油一澆,鮮得能勾魂;
要講究點,就學(xué)老大連做法,
水煮后蘸辣根,脆生生的甜味直往嗓子眼鉆。
九月開海最肥,肉鼓得像小饅頭。
老輩人說“鮑魚上桌,皇帝不換”,如今咱普通百姓也能可勁造。
這口鮮靈勁兒,杠杠滴,賊拉過癮!
東港雜色蛤
這小玩意兒在遼寧丹東的潮間帶灘涂上,那可是歡迎的海鮮明星。
學(xué)名菲律賓蛤仔,當(dāng)?shù)厝擞H切地叫它“蜆子”,
別看它貝殼小而薄,呈長卵圓形,殼頂還稍突出,
背緣靠前方微向前彎曲,可這模樣里藏著大海的饋贈。
這雜色蛤啊,生存環(huán)境那叫一個“杠杠的”。
它棲息在帶泥沙底的淺海灘涂上,適應(yīng)性廣。
說到口感,那更是“沒治了”。
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帶著自然的甜味和海鮮的鮮香,
咬上一口,仿佛大海的味道在嘴里“炸開”。
烹飪方式也是多種多樣,辣炒、蛤蜊豆腐湯、蒸蛋,咋做都好吃。
尤其是那辣炒雜色蛤,火候一到位,蛤蜊“張嘴”吐汁,和辣椒、蒜末一拌,那味道,絕了!
旅順海蝦米
早年間張學(xué)良在故鄉(xiāng)開荒種稻那會兒,海邊漁民就琢磨著把小蝦曬成米,
20世紀(jì)初小作坊遍地開花,如今成了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
這蝦米專挑渤海灣的脊尾白蝦,個頭不超過一寸,
在20米深的淺海里游蕩,肉緊得跟小鐵錘似的。
您瞅這蝦米彎得像月牙,金黃表皮泛著油光,抓一把能彈回手心。
咬下去鮮甜直竄天靈蓋,谷氨酸含量比別地兒高出一成。
老大連人講究用砂鍋煨粥,蝦米配著菜脯炒香,
再跟白米一塊咕嘟,開蓋那叫一個香飄半條街。
"撒目"四下,這海蝦米上市得等秋后,漁民說"霜降蝦米肥"。
海膽
老輩兒人管它叫“刺鍋子”,這名字帶勁,跟它渾身是刺的樣兒貼合。
大連紫海膽在2010年就得了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biāo)志,這身份夠硬氣。
這海膽愛待在潮間帶巖礁縫里,水深85米的沙礫底也能活。
外殼半球形,黑紫色大棘刺得跟針?biāo)频模铋L能到30毫米。
馬糞海膽個頭扁,暗綠色刺短而尖,春末夏初最肥。光棘球海膽夏天當(dāng)?shù)溃?到9月最鮮溜。
吃海膽講究個“鮮”字。
本地人最愛生吃,醬油兌點辣根,往海膽黃上一澆,那叫一個過癮。
海膽蒸蛋也是經(jīng)典,蛋液裹著黃,滑嫩得能“打滑”(溜)。
冬天黃海膽上市,肉色金黃,甜得能“齁嗓子”(甜得過分)。
大連人吃海膽有句口頭禪:“刺鍋子,刺鍋子,不吃后悔一輩子?!?/p>
這話糙理不糙,海膽的鮮甜,真是“蓋了帽兒”!
裙帶菜
這玩意兒打1934年就從朝鮮黃海道挪窩到老虎灘、菱角灣,跟大海較勁半年,
才在礁石縫里扎下根。
您瞅那葉子,跟破芭蕉扇似的,葉邊裂得像鋸齒,中間那根筋兒直溜溜竄到葉尖,
摸起來肉頭頭的,活脫脫海里的"大白菜"。
這菜精著呢,專挑潮下帶2-20米深的清水窩待著,水溫一過23度就蔫。
可一到10月,立馬支棱起來,孢子葉跟下餃子似的往外蹦游孢子。
旅順口那片海最得它心意,頭年11月種下,次年4月就能撈上船,
翠綠翠綠的跟海帶似的,但比海帶薄溜,嚼起來"咯吱咯吱"帶響兒,鮮得能掉眉毛。
本地人吃它有絕活:抓把干菜泡五分鐘,切點黃瓜絲,淋上醬油醋,再撒把芝麻,那叫一個過癮!
您要是來大連,千萬別跟這"海白菜"較勁,涼拌、煮湯、煎餅子,咋整都香!
海蜇
海蜇精當(dāng)年在渤海灣里橫行霸道,連龍王都敢懟,
后來讓太白金星用石灰白礬給治得服服帖帖,這才成了現(xiàn)在這副軟塌塌的樣兒。
這話聽著邪乎,可營口海蜇的名頭倒真是響當(dāng)當(dāng),
乾隆爺下江南時嘗過一口,直接給封了“八大海鮮”的御賜金身。
這海蜇長得像朵半開的蘑菇云,傘蓋能有臉盆大,觸須跟綢子似的在水里飄。
要說吃這玩意兒,營口人有句土話叫“海蜇皮子溜光水滑”。
剛撈上岸的海蜇得趕緊用明礬鹽巴揉搓,把毒刺和黏液擠干凈。
涼拌的時候切成頭發(fā)絲細的條,拿陳醋白糖這么一拌,再撒把香菜末,脆生生得能聽見響
鲅魚圈的漁家樂里,老板娘準(zhǔn)會端上這道“海蜇三吃”,
頭茬涼拌,二茬炒雞蛋,邊角料還能熬成膠凍,那叫一個“賊拉鮮靈”!
瓦房店蝦皮
那可是遼寧渤海灣的“溜鮮”寶貝!
打魏晉時候起,咱這疙瘩就靠這口鮮活過日子,《奉天通志》里都寫著呢。
西楊鄉(xiāng)將軍石海域的毛蝦,紅尾白身勾著腰,活像金鉤子,
曬干了還是肉頭頭的,咬一口“倍兒香”!
老輩人用大鍋煮完瀝水,往鍋沿上一攤,晾出來的濕蝦皮帶著海氣,現(xiàn)在改烘干線了,水分控得準(zhǔn),常溫能存半年。
你瞅這金黃身子,眼珠子黢黑發(fā)亮,抓一把攥手里不碎,才是正經(jīng)好貨。
六到十月是收成季,伏季休漁還多給一個月?lián)莆r期。
鈣含量高得離譜,蛋白質(zhì)頂?shù)蒙想u蛋,當(dāng)?shù)厝四盟?dāng)味精使。
蝦皮炒飯最解饞,蝦酥混著蛋香直鉆鼻子;涼拌更省事,青椒蔥花一拌,熱油一澆,“干巴溜脆”的鮮勁兒能下三碗飯!
東港大黃蜆子
那可是鴨綠江口灘涂里養(yǎng)出來的"溜鮮"寶貝。
早清兒老漁民說,這玩意兒在淺海沙底趴著,水深三米到十米最得勁,
退潮時露著黃殼子,活像灘涂上撒了把金豆子。
殼兒厚實,紋路跟年輪似的,掰開里頭橙紅的肉顫巍巍的,汁水兒直往下滴答。
這玩意兒最妙是鮮得透亮,咬一口帶著海腥味兒,可那腥里裹著甜,像把大海裝進了嘴里。
本地人講究原湯煮,冷水下鍋,殼兒剛張嘴就撈,蘸點蒜醬能鮮掉眉毛。
要我說,這蜆子跟東港人脾氣似的——實在。
每年八月十五到十月最肥,黃兒滿得能頂開殼蓋,漁民起網(wǎng)時都喊"這茬兒蜆子,杠杠的!"
“瞅見沒?灶膛的火苗一竄,鍋蓋噗噗頂著熱氣兒,
甭管是餃子在沸水里打滾,還是酸菜白肉在鐵鍋里咕嘟,那股子熱乎勁兒,能順著炕沿一直暖到腳底板。
日子再糙,有這一口墊著,心里就踏實。
啥金貴不金貴的?
能暖胃,能下飯,能讓你咂摸出點活著的滋味兒,就是咱遼寧人頂頂實在的過法。
下回來,別光看著,上炕,動筷,嘗嘗這日子熬出來的熱乎勁兒,杠杠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