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突然爆發(fā)8.7級大地震,這是自1952年以來最大的一次,緊接著日本東海岸17地拉響海嘯警報,第一波海嘯已經(jīng)抵達日本,那么,此次地震為何日本反應會如此劇烈?
俄羅斯遠東突發(fā)大地震
據(jù)俄羅斯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堪察加分所稱,7月30日俄羅斯勘察加東海岸遠海地區(qū)爆發(fā)里氏8.7級大地震,地點距離勘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約136公里,屬于淺源地震,震源深度10到19公里。8.7級所釋放的能量相當于廣島原子彈的3000倍。
那么勘察加半島為何會發(fā)生如此劇烈的地震呢?勘察加半島所處地區(qū),是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的核心區(qū)域,東側是太平洋板塊向鄂霍次克板塊俯沖的千島-堪察加俯海溝,該海溝總體呈北東至南西走向,與千島群島基本平行延伸,平行間距大約150公里,海溝最深部分能夠達到10.5公里,陸側斜坡多淺源地震,火山多達40座,并且火山活動持續(xù)活躍。
千島-堪察加俯海溝具有顯著的地震周期性,1952年爆發(fā)的震級達到了9級,并引發(fā)了高達18米的海嘯,1963年8.5級、2017年7.8級,都屬于高級別大地震,此次同樣發(fā)生在千島-堪察加俯海溝,地震發(fā)生后,勘察加半島部分海岸監(jiān)測出3至4米高的海嘯波,沖毀了北千島群島沿岸的大量建筑,大片土地因此被淹沒。與此同時俄羅斯勘察加半島地震,還很快波及到了日本。
俄羅斯大地震對日本的影響
地震爆發(fā)當日上午10時17分左右,日本氣象廳也發(fā)布了緊急通報,確認第一波海嘯已抵北海道根室市,并觀測到最大海嘯為0.3米左右,東北部的巖手縣久慈港觀測到浪高1.3米,日本全國17個地區(qū)都發(fā)布了海嘯預警,其中包括北海道太平洋沿岸東部、中部、西部,青森縣太平洋沿岸,宮城縣、福島縣、靜岡縣、愛知縣外海、伊豆諸島、小笠原諸島等。震后日本氣象廳將預計海嘯浪高從1米逐漸提升至3米,并呼吁沿海地區(qū)居民盡快遠離岸邊和河口,前往高地避難。
當日,受海嘯影響日本連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都暫停了,宮城縣仙臺機場也緊急關閉。那么,俄羅斯爆發(fā)地震,為何日本反應會如此劇烈呢?
從位置上來看,堪察加半島地處俄羅斯遠東東北側,東側面向太平洋,向南與日本北海道隔鄂霍次克海相望,兩地相距約1300公里,之間隔著千島群島,因同處于鄂霍次克海與太平洋連接區(qū),海域完全貫通,因此能量傳播幾乎暢通無阻,這種地理上的“連貫性”,為海嘯的傳播提供了天然通道。
同時,由于日本也在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都受太平洋板塊向西北俯沖控制,雖然日本屬于太平洋板塊向北美板塊俯沖,千島-堪察加海溝則屬于太平洋板塊向鄂霍次克板塊下方俯沖,兩個俯沖帶并不相連,但一個區(qū)域一旦發(fā)生強震,很可能通過板塊之間應力作用進行傳導,由此也反映出日本所處地區(qū)的不穩(wěn)定性。
日本本身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除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外,還源于該國狹長的島國地形,這種地理環(huán)境,導致日本在應對自然災害時,缺乏足夠的縱深,加上日本又多山地和火山,地震、海嘯很可能連鎖反應引發(fā)山體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其他次生災害。
在日本一直流傳著“大地震海嘯”的預言,據(jù)日本預測顯示,未來30年,日本發(fā)生8級以上地震的概率高達80%,地震地點位于南海海槽,從日本靜岡縣駿河灣,至九州以東海面大約700平方公里,海槽深度高達4千米,一旦爆發(fā)大地震,對日本將造成毀滅式打擊,這其中不只是地震造成的直接影響,引發(fā)的海嘯所帶來的災難更加深遠。而勘察加半島地震也印證了日本所面臨的不可抗力災害遠比想象的還要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