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嘗試過各種減肥方法,效果卻甚微,甚至越減越虛。其實,在中醫(yī)看來,肥胖難減的問題,根源往往在于——脾虛不運。
中醫(yī)認為,“脾主運化”,是人體這臺精妙機器的“發(fā)動機”和“物流中心”。它負責(zé)將我們吃進去的水谷食物,轉(zhuǎn)化為身體需要的精微物質(zhì)(氣血津液),并輸布到全身。
同時,還將代謝后的水濕廢物及時運輸出去,排出體外。當脾氣虛弱,這臺“發(fā)動機”動力不足時,問題就來了:
轉(zhuǎn)化無力:吃進去的食物無法高效轉(zhuǎn)化為能量,反而堆積成“痰濕”這種病理產(chǎn)物。
運輸癱瘓:該輸送的營養(yǎng)送不到,該排走的廢水排不掉,水濕痰濁就會在體內(nèi),尤其是腹部、四肢等部位停滯堆積。
代謝緩慢:整個新陳代謝過程變得遲滯緩慢。
反映在體型上,就是肌肉松軟、腹部肥滿、四肢沉重、整體感覺“虛胖”;
表現(xiàn)在身體感受上,則是身體困重、容易疲勞、氣短懶言、大便粘滯不爽(容易粘馬桶)、舌苔厚膩。
脾虛生濕,濕聚成痰,痰濕困脾,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就是很多人“瘦不下來”的核心病機!
要打破這個循環(huán),關(guān)鍵不在于盲目節(jié)食或劇烈運動消耗(這反而可能加重脾虛),而在于“健運脾胃、化痰祛濕”。
今天,邀請中醫(yī)減重專家范琳燕主任分享一個方子,健脾化濕幫助減脂:
組方:山楂、炒白術(shù)、茯苓、陳皮
四味相合,妙在何處?
攻補兼施:山楂消導(dǎo)(攻)+白術(shù)補脾(補),祛邪不傷正。
標本同治:白術(shù)、茯苓治脾虛之本(標)+山楂、陳皮化痰濕、消積滯(本)。
燥利并行:白術(shù)燥濕+茯苓利濕,給濕邪以雙重出路。
理氣助運:陳皮理氣,推動藥力運行,促進代謝。
用法:將上述四味藥材洗凈,放入養(yǎng)生壺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水15分鐘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