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過,天氣忽冷忽熱的折騰,最遭罪的就是咱們的脾胃了——它一虛弱,人就容易沒胃口、沒力氣,甚至虛火往上冒,口苦心煩睡不好。老祖宗講“秋補脾胃”,正是這個理兒。脾胃養(yǎng)好了,吃進去的飯菜才能化作滋養(yǎng)全身的氣血,那些惱人的“秋燥虛火”自然也就消停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入秋后最養(yǎng)脾胃的四種“黃金”食物,隔三差五安排一次,身體悄悄給你驚喜!
一、山藥:土中人參,溫和補養(yǎng)
山藥這東西,白白凈凈,看著樸素,本事可不小。它性子溫和,特別擅長滋養(yǎng)脾胃之氣,還能補益肺腎。秋燥傷肺,脾胃又弱,吃它正合適,堪稱“土里長出的養(yǎng)人寶”。
推薦食譜:蘋果四神湯
1. 取一小段鐵棍山藥(口感更糯),削皮切塊。抓一小把茯苓、芡實、蓮子(提前泡半小時更好煮)。
2. 所有食材洗凈,連同切塊的蘋果一個,一起放入砂鍋或養(yǎng)生壺。
3. 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悠悠燉上40分鐘到1小時,直到食材軟糯,湯色微微泛白。喝湯吃料,天然的清甜溫潤入喉,脾胃像是被溫柔地包裹起來。
二、南瓜:金黃軟糯,補氣養(yǎng)胃
金燦燦的南瓜,看著就暖胃。它富含膳食纖維和胡蘿卜素,既能補中益氣,又能幫助消化,性質也是溫潤一派,特別適合天涼后容易胃部不適的朋友。
推薦食譜:南瓜紅豆卷
1. 老南瓜去皮蒸熟,壓成細膩的泥。趁溫熱時加入面粉、一小勺酵母粉和少量白糖(促進發(fā)酵),揉成光滑面團,蓋好讓它“睡一覺”,發(fā)到兩倍大。
2. 紅豆提前煮軟爛,加點紅糖壓成略帶顆粒的豆沙餡兒(嫌麻煩買成品也行)。
3. 發(fā)好的面團揉幾下排氣,搓成長條,切成小劑子。每個劑子搟成牛舌狀面皮,均勻鋪上紅豆沙,輕輕卷起來。
4. 做好的生坯放進蒸鍋,再醒發(fā)15分鐘。然后開火,水開后蒸15分鐘,關火燜3分鐘再揭蓋。暄軟金黃的卷子,咬一口,南瓜的甜香裹著紅豆的綿密,是扎扎實實的秋日撫慰。
三、蓮藕:生熟皆宜,清熱健脾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蓮藕生吃能清熱生津,對付秋燥口干;熟吃則轉為健脾開胃,還能養(yǎng)血補虛。那獨特的拉絲黏液,對修復胃粘膜也頗有裨益。
推薦食譜:蓮藕胡蘿卜排骨湯
1. 排骨冷水下鍋,加點料酒姜片焯水,撈起洗凈浮沫。蓮藕、胡蘿卜洗凈削皮,滾刀切塊。
2. 把排骨放進湯鍋,加幾片生姜、一顆蜜棗(增加風味),倒入足量開水。
3. 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后轉小火,蓋上蓋子慢燉1個小時,加入蓮藕和胡蘿卜,繼續(xù)燉30分鐘,出鍋前撒點鹽調味即可。一碗下肚,藕塊粉糯清甜,湯頭醇厚不膩,潤燥又養(yǎng)人。
四、芋頭:綿軟香滑,養(yǎng)胃生津
芋頭口感粉糯軟滑,性子平和,能益胃健脾,還能化痰散結。它富含的黏液蛋白,對保護胃壁很有幫助。特別是廣西的荔浦芋頭,香氣濃郁,口感絕佳。
推薦食譜:荔浦芋頭蒸排骨
1. 排骨剁小塊,用生抽、蠔油、少許糖、白胡椒粉、淀粉、姜絲和花生油抓勻,腌制至少20分鐘。
2. 荔浦芋頭去皮,切成比排骨稍小的塊,平鋪在深盤或碗底。
3. 把腌好的排骨均勻碼在芋頭塊上,盡量別堆疊。放入蒸鍋,大火燒開后轉中火,蒸足30-40分鐘(確保排骨熟透)。蒸好的排骨滑嫩,芋頭吸飽了肉汁精華,軟糯鮮香,入口即化,滋味極好。
脾胃是后天之本,養(yǎng)好它,就是養(yǎng)氣血的源頭活水。山藥、南瓜、蓮藕、芋頭這四味當季恩物,就像是脾胃最貼心的“守護者”。不必頓頓山珍海味,隔天輪換著把它們請上餐桌,或煮湯羹,或蒸主食,或燉肉菜。吃得溫和舒服了,氣血自然悄悄充盈起來,那些煩人的“虛火”也會悄然退去。身體根基穩(wěn)了,秋日的天高云淡,才能化作我們從容享受生活的底氣。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