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郊,一個尋常的景區(qū),十九歲女大學生正游賞著。那男子上前搭訕,言語間想必不過是些尋常的油滑言語。少女的拒絕大約也并未帶什么刺——可她未及料到,對面那人并非尋常庸俗男子,只見他竟自懷中抽出剪刀,刀光閃爍,寒星點點,疾風驟雨般朝她刺去。十余刀后,少女倒下了,生命斷然終止于這被明媚日光籠罩的午后。
消息傳出,憤慨如潮水般卷來。警方旋即通報,兇手席某某有精神病史。霎時間,輿論場里那根久已麻木的神經(jīng)又猛地被刺中:怎么又是“精神病”?難道此名號竟真成了某些人恣意行兇的護身符、免死牌?
兇器是剪刀——這細節(jié)細思極恐。一個正常人,何至于懷揣一把鋒利剪刀,在光天化日下游逛于人潮涌動的景區(qū)?搭訕不成便立刻拔剪相向,這哪里是尋常犯罪邏輯?分明是預謀好的暴戾宣泄。那份所謂病歷,此刻倒顯出某種詭異的“合理性”了。這合理性卻如一根冰冷的針,扎穿了我們對公共安全那層薄如蟬翼的信任。
這“恍然大悟”之后,憤怒非但未減,反被火上澆油。若席某某當真是病情深重之人,那看護者何在?街道的職責安在?景區(qū)的安檢又成了什么樣子?為何能讓一個顯然充滿攻擊性的精神病人,懷揣著足以致人死命的兇器,如入無人之境般游蕩在萬千游客之中?這剪刀刺穿的,豈止是那個如花生命的胸膛?分明是層層監(jiān)護與防范的紙糊屏障。
于是,眾人心頭的疑問,那有關(guān)行兇者事發(fā)時精神狀態(tài)能否擔責的疑問,早已被更為切膚的憂慮取代了:我們?nèi)绾文芊判牡匦凶咴陉柟庵??難道每個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都可能是一個未被約束的、懷揣利刃的“席某某”?精神病歷上的字跡,竟仿佛成了某種無形的“丹書鐵券”,令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
這薄紙片與剪刀之間的荒謬關(guān)聯(lián),并非孤例。多少悲劇之后,總有一紙病歷如約而至,輕輕覆蓋在淋漓的鮮血之上,似乎準備抹去一切追問。然而,那本應堅實的監(jiān)護網(wǎng)絡(luò)卻處處透風漏雨——監(jiān)護人眼神空洞,仿佛置身事外;基層監(jiān)管如同虛設(shè),無力又無形;景區(qū)安檢徒有其表,只成了擺設(shè)。
當法律條文如《精神衛(wèi)生法》第二十八條所鄭重承諾的“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者應強制住院”,在現(xiàn)實中竟脆弱到連一把剪刀都無力攔截,當監(jiān)護人在麻將桌上甩出“王炸”的瞬間,剪刀或許正刺穿無辜者的肺葉;當保安盯著監(jiān)控屏幕昏昏欲睡,那屏幕上閃爍的剪刀寒光,他竟視而不見——此時,那紙輕飄飄的診斷書,早已被淋漓的鮮血浸透,它非但洗不去罪責,反而成了映照出整個系統(tǒng)千瘡百孔的明鏡,成了所有環(huán)節(jié)失守后推諉罪責的冰冷墓志銘。
當“精神病”成為一頂可以隨時取用的帽子,正能量大V胡錫進都憤怒了。我們每一次對責任鏈條斷裂的容忍,每一次對監(jiān)護缺位的麻木,都是在為下一個“席某某”悄然鋪路。那柄奪命的剪刀,絕非僅僅握在一個狂徒的手中。它折射的,是家庭照護的缺席,是社區(qū)監(jiān)管的形骸,更是公共安全網(wǎng)絡(luò)令人心驚的巨大破洞。
兇器不會自行傷人,病歷也非自動赦免令。當帶剪刀的搭訕者游蕩于人群,那寒光所照之處,正是我們共同責任意識上那一道道無法回避的、流血的豁口。
新聞來源
《19歲女大學生在景區(qū)遇害!警方通報:兇手有精神病診療史已刑拘》揚子晚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