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一道風(fēng)景。
有人形容,中年女人像一棵站在風(fēng)里的樹,枝葉茂密,根亦深扎,但風(fēng)起時,總有不能被外人知曉的柔弱。
有人說,中年女人最怕沒錢,也有人說怕容顏老去,其實,這些都不是最深的軟肋。
真正讓她們疼痛入骨的,是這三處死穴。
第一處,是“歸屬感”的丟失。
李清照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strong>年少時,女人被家庭、父母、朋友包裹著,那種被理解、被需要的歸屬感,把我們養(yǎng)成了溫暖柔軟的人。
可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夾在瑣碎和責(zé)任之間。慢慢地,你會發(fā)現(xiàn),身邊人都習(xí)慣了你的付出,卻忘了你的疲憊。
日子久了,自然而然便生出一種孤獨感。
家里家外操勞,孩子大了最親近的是同齡人,愛人忙于工作心神不再,父母漸漸遠(yuǎn)去天倫之樂不再純粹。
你想找一個港灣歇息,但常常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地方是真正容得下你任性與脆弱的。
許多女人都會在夜深人靜時,問自己一句:我到底屬于哪里?這份無處安放的孤獨,就是中年女人最薄弱的地方。
第二處,是“自我價值感”的危機。
“人生自古多磨難”,蘇軾這句詩,對中年女人來說格外真實。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夢想、有期待,總覺得未來可期。
可現(xiàn)實給予的并不是詩和遠(yuǎn)方,而是滿地雞毛和那些掏空心思也無法解決的瑣事。
為了家,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甚至為了一段親情友情,太多女人把時間、精力全部耗在了別人身上。
漸漸地,曾經(jīng)那個熱情洋溢、鮮活閃光的自己,好像隨著柴米油鹽被磨平在歲月里。
想提升自己吧,總有忙不完的事;想追逐夢想吧,又總是顧慮太多。“那時我們有夢,關(guān)于文學(xué),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但到中年,最大的夢想變成一家人平安健康。
當(dāng)你偶爾停下來問自己:我是誰?我想要怎樣的生活?很多人恍然發(fā)現(xiàn),竟然答不上來。
自我價值的缺位,讓多少女人在浪潮中隨波逐流,心里卻始終空落落的。
這道看不見的裂縫,才是真的軟肋。
第三處,是“情感溝通”的斷層。
愛,很珍貴。
能被理解,更難得。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辈簧僦心昱嗽鴵碛袦?zé)岬母星闅q月,可年復(fù)一年, 愛被忙碌打磨成平淡。
有多少和丈夫、父母的對話,最后都?xì)w于沉默?有多少內(nèi)心的話,硬生生咽回去笑臉相迎?
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秘密,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依賴你。
朋友各忙各的,約不齊三五知己。
更糟心的是,不管有多少委屈、困惑、渴望,都只能留給自己消化。
長此以往,即使表面安然無恙,心里也已悄然結(jié)冰。
不是中年女人不夠堅強,而是沒人能一直不被理解還溫柔下去。
最懂你的人越來越少,愿意陪你說廢話的人越來越遠(yuǎn)。溝通的斷層,讓人更加寂寞無助。
其實,誰的中年不是一邊咬牙堅持、一邊偷偷流淚?
女人到中年,那些困難早已不只是柴米油鹽,而是精神上的不被理解、內(nèi)心的自我迷茫,還有漫長生活的孤島感。
而這些傷口,大多只能靠自己一點點愈合。
幸運的是,日子不會一直黑暗。
越是走過迷霧,越能看見曙光。林徽因說:“任何事物,如果不是美的,就沒有存在的價值?!?/strong>每個中年女人,都是在風(fēng)浪中養(yǎng)出了一身溫柔和力量。
丟失了歸屬感,學(xué)會自己做自己的港灣,有了自我懷疑,試著為自己喝彩;溝通乏力,就學(xué)著獨處中發(fā)現(xiàn)幸福。不問結(jié)局,只管走好腳下的路。
生活苦澀,自己加點糖。與其念念不忘,不如釋懷前行。
你若盛開,清風(fēng)自來。愿每位中年女人,在歲月里柔軟,但不被折斷;悲憫,但不自憐;成長為獨一無二的自己,哪怕遍體鱗傷,依舊心懷山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