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大家好,我是隔壁老王。今天咱們不聊家長里短,就說說這臺讓我在4S店坐了三個小時不肯走的2026款深藍L07。說實話,當看到13.59萬的起售價配上華為乾崑智駕和自適應懸架時,我第一反應是銷售在跟我開玩笑。畢竟去年測試某款30萬級合資車時,類似配置還得選裝。但當我真正開上這臺車,對比著試駕了隔壁的比亞迪海豹(參數(shù)丨圖片)07后,發(fā)現(xiàn)這個級別的國產(chǎn)車廝殺已經(jīng)進入了白刃戰(zhàn)階段。
先說說深藍L07最打動我的三大殺手锏。首當其沖的就是這套華為乾崑ADS輔助駕駛系統(tǒng),在城區(qū)復雜路況下的表現(xiàn)堪稱驚艷。不同于某些品牌"畫大餅"式的智能駕駛,L07在雙向四車道上的自動變道成功率能達到95%以上,遇到加塞車輛時的減速邏輯更像老司機——不是突兀的急剎,而是帶著預判的線性減速。對比海豹07的DiPilot 5.0系統(tǒng),在復雜路口通過性上明顯更勝一籌。不過得說句公道話,海豹07的自動泊車對極端車位的識別率更高,這大概就是華為重路況、比亞迪重場景的技術(shù)路線差異。
第二個驚喜來自底盤表現(xiàn)。全系標配的FSD+HRS懸架組合,在過減速帶時的濾震效果完全不像13萬級車型該有的水準。特別是后懸架對余震的抑制,比我去年測試的某德系B級車還要干凈利落。但這里要吐槽下轉(zhuǎn)向手感,運動模式下方向盤阻尼增益還是不夠線性,快速過彎時有點"電子味"過濃。反觀海豹07的CTB車身一體化架構(gòu),在高速過彎時的車身跟隨性確實更勝一籌,但代價是過溝坎時后排彈跳感更明顯。所以老王建議:喜歡劈彎選海豹,注重舒適選深藍。
座艙體驗堪稱第三張王牌。8295芯片帶動這塊15.6英寸2.5K屏,操作流暢度堪比旗艦平板。不過最讓我意外的是語音助手對模糊指令的理解能力,說"我腳冷"會自動開啟座椅加熱+調(diào)高空調(diào)溫度,這種語義理解已經(jīng)接近小鵬的AI代駕水平。說到空間,L07的掀背式尾門實用性吊打傳統(tǒng)三廂設計,我實測能豎著放進28寸行李箱,而海豹07的尾門開口就局促許多。
當然這車也不是完美無缺。增程版在電量低于15%時,發(fā)動機介入的動靜還是比比亞迪DM-i明顯,尤其是急加速時能聽到"嘶吼聲"。純電版660km的CLTC續(xù)航,實測高速120km/h巡航只能跑480km左右,與海豹07的700km長續(xù)航版存在差距。最讓我糾結(jié)的是內(nèi)飾用料——中控臺軟質(zhì)包裹面積比海豹07少了約15%,門板儲物格也沒有植絨處理,這些細節(jié)暴露出成本控制的痕跡。
說到海豹07這個直接競品,必須承認比亞迪在三電系統(tǒng)上仍有優(yōu)勢。其刀片電池的低溫衰減率比深藍低了8個百分點,快充峰值功率也高出30kW。但深藍L07贏在"科技平權(quán)"——13.59萬就能買到華為高階智駕,而海豹07要達到相近的駕駛輔助能力得選裝2萬元的臻享包。這種差異化競爭非常聰明,相當于用智能化優(yōu)勢對沖比亞迪的三電優(yōu)勢。
經(jīng)過一周的深度體驗,我認為2026款深藍L07重新定義了15萬級智能轎車的標準。它可能不是單項冠軍,但華為乾崑+自適應懸架的組合拳,確實打出了越級的體驗。對于年輕家庭來說,花B級車的錢獲得C級車的智能配置,這筆賬怎么算都劃算。
當然,如果你更看重品牌保值率或者極端氣候下的續(xù)航表現(xiàn),海豹07仍是更穩(wěn)妥的選擇。但無論如何,國產(chǎn)車能卷到這種程度,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消費者。下次再看到合資品牌喊著"科技配置下放",不妨先來看看這些國產(chǎn)狠貨的表現(xià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