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段探訪江西撫州“金溪之眼”的航拍視頻在網絡上流傳,畫面中,那棟曾因獨特造型引發(fā)關注的二層民房已不見人影,周邊雜草悄然叢生,“人去樓空”的景象讓不少網友好奇:這家人為何搬走?曾因拆遷補償爭議成為“焦點”的房屋,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熟悉這處建筑的網友都知道,“金溪之眼”位于江西撫州金溪縣秀谷鎮(zhèn)豐收村,它之所以被賦予這個稱呼,源于新修的G206繞城公路將其環(huán)繞,從空中俯瞰,民房與公路形成的布局酷似一只鑲嵌在道路中央的“眼睛”。而這棟房子之所以沒有隨著公路建設被拆除,核心原因在于屋主黃平(化名)一家與政府的拆遷補償協商始終未能達成一致,屋主也因此一度被部分網友稱為“江西最強釘子戶”。
隨著視頻引發(fā)關注,8月15日,黃平的兒子向媒體記者證實了“搬離”的消息。他表示,一家人目前已在金溪縣城租房居住,離開老宅的時間大約在今年4月——也就是G206繞城公路通車之后。“太吵了,哪里住得了人呢!”談及搬離的直接原因,他的語氣里滿是無奈,大型車輛駛過產生的噪音讓老宅徹底失去了宜居性。至于房屋未來是否會拆遷,他坦言并不清楚,只提到一家人曾與政府就此事溝通過,目前仍在等待最終結果。
同日,記者也聯系了豐收村村支書,不過對方表示,由于自己與黃平家距離較遠,并未確切知曉其家人是否已經搬走,對于房屋后續(xù)的拆遷計劃也同樣不了解,無法提供更多信息。
要厘清這棟房屋的“拆遷僵局”,還得回溯此前的協商過程。早在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屋主黃平就曾詳細解釋過房屋未能拆遷的關鍵矛盾。他提到,政府最初提出的拆遷補償方案包含160萬余元補償款以及2個拆遷指標,但問題在于,這2個拆遷指標無法一次性交付,只能分年度發(fā)放——2024年給1個,2025年再給1個?!敖o多少錢無所謂,因為我有兩個兒子,一開始只是想能一次性拿到兩個指標,這樣兩個孩子后續(xù)的安置問題能一起解決?!苯衲?月7日,黃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強調了這一訴求,可見“指標一次性到位”是他最初最看重的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協商過程中并非沒有進展。黃平曾提及,后來政府方面調整了方案,答應給出3個拆遷指標以及160余萬元的補償款,這一調整本讓雙方接近達成共識,但臨近簽約時,雙方又因補償款的具體細節(jié)產生分歧,最終導致協議未能簽署,拆遷之事也隨之擱置。
如今屋主已搬離,這棟“金溪之眼”的后續(xù)命運成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8月15日,記者聯系了金溪縣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并不清楚該房屋后續(xù)是否會拆除,但同時補充了兩個關鍵信息:一是當初修建新公路時,并未將房屋完全封閉,而是特意預留了方便家人進出的通道;二是考慮到車輛通行會產生噪音,政府已在房屋周圍修建了隔音設施,試圖降低噪音對居住的影響。記者此前也曾實地探訪過這處房屋,不僅看到了政府預留的通道,還在屋內親身體驗到噪音的影響——每當有大型貨車駛過時,門窗玻璃都會產生明顯的震顫,即便有隔音設施,噪音帶來的干擾依然不容忽視。
事件在網絡上傳播后,網友們紛紛發(fā)表理性評論,沒有極端的指責或站隊,更多是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表達對事件的看法。
有網友聚焦“噪音擾民”這一核心矛盾,對屋主的搬離表示理解:“公路通車后肯定全是大車,尤其是繞城公路,貨車流量大,噪音肯定特別大,別說住人了,待久了都難受。政府雖然修了隔音設施,但大車過的時候玻璃都震,可見噪音有多嚴重,一家人搬走也是沒辦法的事,總不能一直忍受這種環(huán)境。”還有網友結合自身經歷補充:“我家附近以前修了國道,通車后晚上根本睡不好,后來也是搬去別的地方了,噪音對生活的影響真的比想象中大,屋主選擇租房住很正常。”
也有網友圍繞“拆遷補償爭議”展開討論,理性分析雙方的訴求:“屋主一開始想要兩個一次性指標,其實也能理解,畢竟有兩個兒子,分兩年給的話,確實會擔心后續(xù)的問題,為人父母都想一次性解決孩子的安置問題。后來政府給了3個指標,本來快成了,又因為補償款有分歧沒簽成,看來核心還是得把補償細節(jié)談清楚,雙方都退一步可能就解決了。”還有網友提到:“拆遷補償不是只看錢,指標這種關系到后續(xù)安置的東西,對家庭來說可能比錢更重要,希望政府能再和屋主好好溝通,把分歧點捋清楚?!?/p>
部分網友則對“釘子戶”這個標簽提出了看法:“別隨便給人家貼‘最強釘子戶’的標簽,屋主也不是漫天要價,只是想要滿足兩個兒子的指標需求,后來也因為補償款細節(jié)沒談攏,這更多是協商中的分歧,不是故意不拆。現在一家人因為噪音搬走了,更應該關注怎么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而不是用標簽定義。”
還有網友關注房屋的后續(xù)處理,表達了對問題解決的期待:“現在屋主在縣城租房,老宅空著,公路又在旁邊,總不能一直這樣拖著。希望政府能再主動和屋主溝通,把補償方案的細節(jié)敲定,要么拆遷讓一家人安心安置,要么想辦法進一步降低噪音,讓房子能住人,總要有個解決辦法,一直等也不是事兒。”
從“金溪之眼”的爭議來看,這并非簡單的“拆遷與抗拆”問題,而是民生需求與城市建設之間的協調問題。屋主黃平一家的核心訴求始終圍繞“孩子的安置指標”和“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從最初希望一次性拿到指標,到后來因噪音不得不搬離老宅,本質上都是為了保障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政府在建設公路時預留通道、修建隔音設施,也體現了對居民需求的考慮,只是在補償細節(jié)的協商上尚未達成共識。
如今,屋主已在縣城租房,老宅空置,雙方仍在等待溝通結果。其實,拆遷協商的核心在于“相互理解”——政府可以進一步明確補償款的分歧點,結合屋主的家庭情況(兩個兒子的安置需求)細化方案;屋主也可以在合理范圍內與政府溝通,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點。畢竟,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居民生活,而居民的合理訴求也應在建設過程中得到尊重。希望后續(xù)雙方能重新坐下來溝通,早日解決爭議,讓“金溪之眼”不再只是爭議的焦點,而是能真正回歸到保障家庭生活的本質,讓黃平一家能早日擁有穩(wěn)定的居住環(huán)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