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萬都不敢吃的水果,你還在吃嗎?
這家沒有100元出不來的百果園,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拋棄。
不僅是因為百果園質次價高的水果,還因為掌門人余惠勇的一句大話:“我們不會迎合消費者,我們要教他們更加成熟”。
看到如此論述,無數(shù)網(wǎng)友回復到:“掙我的錢,還想教育我,過于搞笑了。”
而事實上,想“教育”人的百果園反而被消費者狠狠地教育了一通。
根據(jù)百果園去年的年報,雖然總營收做到了102.73億元,但對比前年的營收額,實際下降了9.8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凈利潤還虧損了3.86億元,對比23年盈余的3.62億,差了近7.48億元。
更有甚者,股價更是跌至1.7港元,市值距最高點時蒸發(fā)了近65億港元。
一年之間,百果園蒸發(fā)了近68億人民幣,這筆巨大虧損便是消費者狠狠的“報復”。
01
質次價高百果園已經(jīng)被淘汰了
經(jīng)歷24年風風雨雨的百果園,早已被風雨打得破爛不堪。
百果園成立了2001年,一直崇尚“良知、信任、利他、創(chuàng)新和成果”五大價值觀,堅定奉行“高品質水果屆的專家和領導者”的核心理念。
為了實現(xiàn)自己定下的理念,百果園、供應商和加盟商建立起三方閉環(huán)式的檢驗模式,以此來確保每一粒水果到消費者嘴里都是最新鮮且熟的恰到好處的。
嚴格的品控,讓百果園在水果界異軍突起,6093家加盟店開遍了全國190個城市,并且以5.6港幣的價格在2023年的港交所上市。
更是以絕對優(yōu)勢碾壓鮮豐水果和洪九果品,靠著8000多萬高粘性會員,成為名副其實的水果銷冠。
都說物極必反,經(jīng)過一年的商業(yè)騰飛,百果園便啟動了俯沖式的下坡路模式。
某些加盟店不僅以次充好,用腐爛水果做果切,還讓沒有健康證的員工直接徒手切分水果并手拿裝盒,導致其成為24年315打假的眾之失地。
不僅如此,很多加盟店還混淆車厘子大小,變相肆意地提升水果價格,還用陳貨次果彌補企業(yè)信仰的“三無退貨”損失。
這些不顧消費者安全的行為,和百果園一貫提倡的高質理念背道而馳。
在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的影響下,百果園危機四伏,不僅門店從頂峰時的6093家急速銳減到今天的5127家,股價更是跌到2港幣以下。
正當所有人擔心百果園的未來時,百果園的掌門人余惠勇出來為百果園舉大旗了。
他鄭重其事地對消費者說:“商業(yè)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利用消費者的無知,還有一種就是我們這樣的教育消費者走向成熟。”
此話一出,“百果園底氣何在”的話題直接掛上了熱搜,沒多久,百果園的股價直接跌下了7個百分點,到達了歷史最低點。
百果園的“高質”果子,慢慢敗光了它曾經(jīng)打下的江山。
02
百果園底和氣是消費者給的
回看熱搜,不禁讓人想問,百果園的自信和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水果質量下降、門店服務下跌、掌門人不迎合消費者,每一種行為都在把百果園推到了消費者的對立面,這樣的百果園怕是堅持不了太久了。
而競爭對手,線上門店拼多多、京東和淘寶早已期待已久,它們看準了時機,帶著大額補貼和優(yōu)惠入場,快速奪走了一大批百果園的忠實用戶。
反觀百果園,對這一切似乎熟視無睹、置若罔聞,依舊保持著“偽高質”的本性,靠著自己的一套舊打法應對新型消費時代的到來。
比如零售店每斤6.98元的陽光玫瑰,百果園依然賣13.9元,利用所謂的高價守住自己的品牌形象。
而消費者越來越不買賬,因為他們可不是冤大頭,為了所謂的高質買價不符質的水果,百果園成了他們走向高性價比水果路上的風景。
其實,在這之前,百果園已經(jīng)開啟了“中低端路線”。
其常務副總經(jīng)理焦岳還再三著重強調:“為了企業(yè)發(fā)展,2024年下半年,我們要重構“高性價比”產(chǎn)品結構,讓所有消費者都能買到高性價比的水果?!?/strong>
在這項戰(zhàn)略的支撐下,2024年年底百果園算是保住了銷售額,只是凈收益被大打折扣,究其根本是低價造成利潤被壓縮到了最小。
盡管靠價格戰(zhàn)保住了一小部分自己的忠實會員,但百果園已經(jīng)失掉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傾心。
內憂外患,百果園的競爭對手趁此機會瘋狂加碼,山姆、永輝等大型商超推行"長期降價"策略,而京東選取的是"產(chǎn)地直采,天天低價"的戰(zhàn)略。
憑借低價,大型商超和線上門店火速占領了消費者的心智,百果園的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早已李百果園而去。
各大競爭者在瓦解了百果園護城河的同時,更擊潰了它想要無限擴張的可能性。
加上大環(huán)境的消費需求放緩,有量沒質的百果園想要生存下去也舉步維艱,戰(zhàn)略升級別無選擇。
03
百果園存在的核心是消費者
說到底,無論采用什么品牌戰(zhàn)略,百果園是一家公司,其本質就是一種商業(yè)行為,而商業(yè)的本質從始至終都是消費者,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
百果園只有認清這一點,重新回歸到消費者本身,從消費者手中換取到等價的人民幣,為他們提供高性價比的產(chǎn)品才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百果園所面對的困境,是所有傳統(tǒng)零售業(yè)發(fā)展受限的縮影而已。
前20年,百果園能靠“高質”活著,也只是由于自己的品牌理念和消費者附帶的“高質”屬性重合了而已,并不是因為自己的品牌能凌駕于消費者之上。
現(xiàn)在,消費降級,消費者的價值屬性早已發(fā)生了改變,網(wǎng)絡消費也已經(jīng)改寫了市場特點,百果園如果抱著舊飯碗是接觸不到新的機會的。
消費者對水果的看法不再是身價的體現(xiàn),而是滿足自己的食欲而已。
在消費多元化的今天,他們寧愿選擇高性價比的產(chǎn)品來滿足自己水果的需求。
看著百果園的發(fā)展現(xiàn)狀,專家表示:“傳統(tǒng)行業(yè)想要發(fā)展下去,高端化與平民化必須二選一。”
走好高端化,必須重構生態(tài)鏈和供應鏈,保證品控強勢重壓,但顯然它并不適合百果園的現(xiàn)狀。
如果走向平民化,就必須重立品牌定位,打價格戰(zhàn),和競爭對手硬鋼,顯然也不適合百果園的情況。
取其精華,百果園可以采用雙軌模式做新的商業(yè)嘗試,“保留高品質,沖擊性價比”或許會帶來新的希望。
關閉高租金的線下門店,張開“好果報恩”的雙臂擁抱更多的消費者,對“品牌形象進行煥新”都會給百果園帶去新的流量和不同的機會。
是否能夠重得消費者信任,資本是否能等到轉機的出現(xiàn),都是一場未知的旅行。
傾聽市場和消費者的聲音,或許未來能夠改寫。
畢竟,在商業(yè)的大潮里,能嫌棄風浪、決定生死的從來都是攥緊腰包的普通人。
參考文章:
經(jīng)濟觀察報:《百果園董事長“雷語”炸翻輿論 深陷閉店、食品安全等泥潭》
經(jīng)緯觀天下:《百果園做不了“老大”了》
新浪財經(jīng):《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言論引爭議,市值蒸發(fā)超七成、2024年由盈轉虧,夫婦三年內分走近8000萬》
金融界:《“教育消費者”?百果園股價一度大跌近7%,“不會迎合消費者”言論錯在了哪里?》
大皖網(wǎng):《月入兩萬吃不起?起底百果園的資本之路,是消費者“不成熟”還是品牌溢價“愛”不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