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母子3人周末去動物園玩了一天,累得癱在沙發(fā)上,還是爬起來做了晚餐,拍張圖發(fā)朋友圈,結(jié)果被網(wǎng)友噴“太寒磣,豬看了都搖頭”。
到底有多寒磣?其實就是三樣菜加主食,可每樣都藏著媽媽的小心思。
路邊攤買的黃瓜苦菊才2塊錢,泡了點木耳,拌上蒜泥辣椒汁,孩子說比外面10塊的涼菜還開胃,嚼得腮幫子都酸了。
5塊錢的蛹子是媽媽饞了好久的,孩子不敢吃,說像蟲子會在肚子里爬,可媽媽嚼得香,說“這是大人的快樂,你們不懂”。
冰箱里的大頭菜放了好幾天,配雞蛋炒了一盤,孩子平時不愛吃大頭菜,這次居然吃了滿滿一碗,說“媽媽炒的比上次好吃”。
主食是熱乎的糖三角和小餅,孩子一個挑糖三角,咬開流著糖汁,一個拿小餅,就著菜啃得直點頭,說“比外面的飯香多了”。
媽媽本來想外面買,可孩子說“不喜歡外面的飯,就要吃媽媽做的”,所以再累也得做,不過是想讓孩子吃口熱乎的、愛吃的。
網(wǎng)友說寒磣,可母子仨吃得開心啊,孩子啃著糖三角抬頭說“媽媽,明天還做這個好不好?”
所謂寒磣,不過是網(wǎng)友沒嘗到里面的愛——2塊錢的涼菜藏著媽媽的節(jié)省,5塊錢的蛹子藏著媽媽的小貪心,大頭菜炒雞蛋藏著媽媽的遷就。
家的晚餐從來不是擺給別人看的,是孩子說“媽媽我還要”的滿足,是累了一天也愿意爬起來的動力。
其實真正的美食,不是山珍海味,是孩子愛吃的那口家常味,是媽媽用心做的每一道菜。
你們家晚餐最常吃的“寒磣”飯是什么?有沒有被人吐槽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