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出遠(yuǎn)門,最省事、省時、省力、省錢的交通方式可能就是坐火車了,買票時看到G、D、C開頭的車次,您是不是一臉懵圈?明明都是白色流線型車頭,咋還分三六九等?
這里面有啥不同之處嗎?今兒個咱就掰扯掰扯這字母背后的學(xué)問。
先說這G字頭,咱可別張口就喊"高鐵",它的大名叫高速動車組列車,是跑得最快的那一掛,時速多維持在350公里左右。現(xiàn)在跑得最快的復(fù)興號CR400系列,試驗時速達(dá)到450公里,運營時速可達(dá)400公里,比飛機(jī)起飛時的速度還要快。
您要是從北京到上海,理論上只需要兩個半小時就能到達(dá),比D字頭快了很多。車廂里頭也講究,商務(wù)座能躺平,一等座能蹺腿,二等座也比普通火車寬敞。票價確實貴點兒,但掏這錢買的是時間和舒坦。
再瞅D字頭,大名一般動車組列車。它跑起來一般是200至250公里的時速,多維持在200公里/小時區(qū)間,雖然比G字頭慢一截,但勝在靈活!普通鐵路它能跑,新修的高鐵線它也能蹭。這就好比SUV,甭管是柏油馬路還是鄉(xiāng)間土道,都能暢通無阻。
車廂配置簡單些,一般只有一等座和二等座,但票價親民,北京到上海的D字頭二等座才四五百元,要是您不太趕時間,選它準(zhǔn)沒錯。
至于C字頭,那是城際動車組列車的專屬代號,專門解決"隔壁城市"的通勤問題。京津、廣深這些挨得近的大城市之間,它就像公交車間隔發(fā)車,高峰期甚至15分鐘一班。
速度跨度挺大,從160到250公里都有可能,基本維持在200公里每小時左右,全看線路條件。車廂設(shè)計更接地氣,像京津城際的C字頭,二等座才五十多塊錢,比打車劃算多了。
為啥要整這么多字母?
普通火車鐵軌每25米就留個縫隙,車輪碾過去"哐當(dāng)哐當(dāng)"響,速度一快能顛得人頭暈。高鐵的軌道可不一樣,工程師把鋼軌焊接成幾百米長的無縫軌道,底下鋪的是混凝土整體道床。
您坐高鐵時聽不到"哐當(dāng)"聲、也感覺不到顛簸,秘密全在這兒!這種高級軌道主要給G字頭列車跑,D字頭想上去得看線路允許。
老式火車全靠車頭帶,十幾節(jié)車廂像老牛拉車似的慢慢起步。動車組可不一樣,每節(jié)車廂底下都可能藏著電動機(jī),少則4節(jié)、多則8節(jié)一塊使勁兒。這好比拔河比賽,使勁的兄弟越多越有勁!
G字頭通常8節(jié)全帶動力,D字頭可能只帶一半。所以G字頭提速像獵豹,3分鐘就能沖到200公里;D字頭更像羚羊,得花6分鐘才能提到這個速度。
要是選車次時,您就記住幾點,趕時間選G,追求性價比選D,跨城通勤選C。有些線路特別有意思,比如成都到重慶,同樣跑在成渝高鐵上,G字頭150多元,D字頭不到100元。
為啥?因為G字頭用更先進(jìn)的復(fù)興號,座椅自帶USB充電口,車窗還能調(diào)明暗;D字頭多是和諧號,設(shè)備樸實但夠用。要是您帶大件行李,D字頭的行李架確實比G字頭寬松些,28寸行李箱豎著放沒問題。
如今中國高鐵網(wǎng)密得像蜘蛛網(wǎng),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超過4.6萬公里,能繞地球赤道一圈還多。從"綠皮車哐當(dāng)響"到"復(fù)興號追風(fēng)跑",這些字母背后藏著幾代鐵路人的智慧。這些列車那都是咱中國制造的底氣。您出行一般都坐什么車呢?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聯(lián)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