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的必需物質(zhì)。研究人員研究發(fā)現(xiàn),喝對水,堪稱一味良藥。一份研究通過分析18項隨機臨床試驗的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以不同方式增加飲水量,能降低多種疾病的風險。
01 三餐前補水減體重
水對超重、肥胖患者控制體重有很大促進作用。
研究中,補水組的肥胖參與者在每次飯前30分鐘攝入500毫升水,按一日三餐算,相當于一天喝1500毫升水。堅持12周至12個月后,相較于不補水的減肥組,補水組的體重多減了44%~100%。
此前,幾所高校開展的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對超重或肥胖患者實施補水干預,能讓他們瘦得更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金暉表示,“喝飽了就吃不下”是加速減重的主要原因。餐前適量喝水可在短時間內(nèi)擴充胃體,增強飽腹感,從而削減后續(xù)正餐攝入的食物量,以及代替高熱量飲料等。
02 三餐前喝水有助于
2型糖尿病患者控血糖
在一項研究中,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要在每天原有飲水量的基礎上多喝1升水,具體操作是早餐前喝250毫升、午餐前喝500毫升、晚餐前喝250毫升。
8周后,這些患者的空腹血糖比不補水的患者降低了17.6%,同時,體質(zhì)指數(shù)[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稱“壞膽固醇”)水平等均有下降。
另一個發(fā)現(xiàn)是,即使做到了每日多喝一升水,但不是飯前喝的人,并沒有降糖效果。
研究人員表示,一方面,多喝水可增加血漿體積,從而稀釋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另一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也離不開維持健康體重,飯前飲水可減少食物攝入、減輕體重,達到降糖的效果。
03 勤喝多排降低尿路感染風險
加大液體的攝入量可通過多種機制降低尿路感染風險:
增加尿液生成,稀釋尿液中細菌濃度,降低感染力;
促進排尿,從而對尿道進行自然沖洗,將細菌和其他有害物質(zhì)沖刷干凈;頻繁、大量排尿的沖刷力,可避免細菌附著在尿路上皮細胞上,減少感染的機會。
04 每天多喝水降低腎結(jié)石風險
尿液中的鹽濃度高是腎結(jié)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多喝水可增加尿量、稀釋濃度,防止鈣鹽、磷酸鹽因過飽和析出結(jié)晶,從而減少結(jié)石形成。
還有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25至50歲的健康成年人如果在每天原有飲水量的基礎上多喝2升水,可降低腎結(jié)石的形成風險。
另一項追蹤調(diào)查5年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即使是已患特發(fā)性鈣腎結(jié)石的患者,當通過飲水干預使其每日尿量達到2升時,結(jié)石復發(fā)率可降低一半。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金暉建議,已患泌尿系統(tǒng)結(jié)石的人需增加水攝入量,至少達到每天2.5升的尿量。
05 健康喝水記住這幾點
多喝水雖是一味良藥,也需科學有度,不建議“強行灌水”,以免得不償失。對于健康人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男性每天喝足1.7升水、女性達到1.5升。活動量大、周邊環(huán)境高溫干燥時,可適當增加飲水量,但不建議超過3升/天。
1、別等口渴再喝
不能靠渴不渴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當我們口渴時,身體內(nèi)的水分丟失已有1%~2%。當水分丟失2%~4%時,機體在感到口渴的同時,已處于脫水狀態(tài),尿少、顏色呈現(xiàn)深黃色,這時工作和認知能力會有所降低。
2、飲用溫水最佳
對于一般人而言,飲用35℃~40℃的水最為適宜,與人體內(nèi)的溫度相接近,讓胃腸道更舒適。怕冷人群可以選擇飲用溫度稍高的水,但最好不高于50℃。
3、小口慢喝
建議的飲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把每天飲水總量分配在一天中喝,每次200毫升左右。平時沒事時喝一點,吃飯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喝點水。
4、別用飲料代替
很多人喝白開水總覺得“沒有味道”,喜歡用喝飲料代替喝水。但過量喝含糖飲料易導致肥胖,進而帶來更多的健康問題,還不利于牙齒健康。
來源:北京發(fā)布、央視新聞、生命時報、健康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