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主在新疆國道上,遇見一個淚流滿面的小男孩,聲稱自己被父親趕下車,而家人已駕車離開。
聯(lián)系到孩子的父親后,對方似乎并不著急,反而讓孩子母親頂著烈日徒步回來尋找孩子。
此事引發(fā)網(wǎng)友強烈不滿,紛紛指責這位父親“拋棄孩子、指使妻子”,行為實在太過分。
更讓人震驚的是,后續(xù)發(fā)展更加離譜。迫于輿論壓力,這位父親竟然讓男孩出面道歉,引發(fā)網(wǎng)友質疑孩子是否真是他親生。
那么,這位父親為何要將兒子趕下車?他到底是不是孩子的親生父親?
8月1日,兩位摩托車旅行博主正在新疆219國道上行駛,遠遠看到道路中央有個男孩。
盡管路上車輛不多,但車速普遍較快,烈日炙烤下,孩子顯得驚慌失措,在隔離帶之間來回穿梭,場面令人揪心。
博主小心翼翼上前查看,孩子仿佛看到“救命稻草”,哭著撲了上來,情緒激動,顯然受到了極大驚嚇。
在兩位博主耐心安撫和詢問下,男孩仍難平復情緒,斷斷續(xù)續(xù)講述了事情經過。
孩子一家從浙江來新疆自駕旅游,途中哥哥在車上逗弄他,他一時氣憤還手打了哥哥。
父親見狀大怒,立即將他趕下車,并說要把他丟在這里,不再帶他回家。男孩還沒反應過來,車子就開走了。
可想而知,孩子獨自留在原地,內心極度恐懼,過往車輛也沒有注意到他,他甚至以為父母真的不要自己了,焦急地四處亂跑。
兩位博主見狀十分心疼,拿出手機讓他聯(lián)系家人,接通后傳來一位男子的聲音,應是孩子的父親。
博主將情況說明,強調孩子在路上十分危險,差點被車撞到。
但孩子的父親語氣卻毫無焦急,反而有些不耐煩,還沒等博主說完,就表示自己已經知曉。
由于調頭不便,他竟讓孩子母親步行回來接孩子。
最終,雙方達成一致,博主帶著孩子在路邊等待,由母親前來接人。
當時,一輛警車正好路過,由于兩位博主還需趕路,只能叮囑孩子幾句后,將他交給了工作人員。(后證實為法院工作人員)
盡管如此,博主仍認為家長行為極其不負責任,于是將這段經歷發(fā)布到網(wǎng)絡上,提醒其他父母注意。
視頻曝光后,網(wǎng)友們也憤怒不已,紛紛表示哪怕孩子再調皮,也應該在服務區(qū)等安全地點處理,而不是直接丟棄在國道上。
要知道,這里是新疆,地廣人稀,車輛稀少,若無人相助,后果不堪設想。
孩子在烈日下暴曬半小時,體力恐怕就耗盡了,若再迷路或發(fā)生意外,后悔都來不及。
有人指出,在國外,這種行為可能構成“遺棄罪”,父母不僅會被剝奪監(jiān)護權,還可能面臨法律制裁。
更令人不解的是,明明是父親的過錯,卻讓母親承擔后果。
據(jù)孩子描述,父親離開了一兩分鐘,按車速估算至少已駛離一兩公里。
網(wǎng)友忍不住吐槽,合著父親教育孩子,孩子受罪,母親也得受罪,他自己卻在車上吹空調。
隨后,面對輿論壓力,孩子父親終于現(xiàn)身回應。
他澄清事發(fā)地點是219國道,并非博主所稱的“新疆高速”,并強調自己并非故意拋棄孩子。
他解釋說,小兒子經常與哥哥發(fā)生爭執(zhí),事發(fā)當天已警告兩次。
但小兒子依舊我行我素,甚至咬了哥哥一口,父親一時沖動才想嚇唬他一下,車子只開了1.5公里。
然而,網(wǎng)友并不買賬,盡管父親對博主和工作人員表達了感謝,但言語中似乎有些責怪博主。
他表示,孩子在博主陪同下跨過隔離帶后,母親返回時才沒找到他。
言下之意,如果沒人插手,孩子母親可能早就找到孩子了。
更令人憤怒的是,這位父親迅速將賬號改為“新疆扔孩子”,引發(fā)網(wǎng)友質疑其想借此炒作,吃“流量紅利”。
還有人爆料稱,這是個重組家庭,大兒子是父親親生,小兒子是現(xiàn)任妻子帶來的孩子,質疑父親動機不純。
但這些說法尚未得到當事人證實,真實性無法判斷。
更令人意外的是,孩子本人也出現(xiàn)在鏡頭前,向公眾道歉。
男孩站在鏡頭前,雙手背后,表現(xiàn)得乖巧懂事,感謝大家的關心和好心人的幫助。
他承認自己經常欺負哥哥,惹父親生氣,表示是自己的錯,并稱父母對自己很好,生活得也很幸福,剛剛還在吃燒烤。
隨后鏡頭轉向后方,只見燒烤桌前,父親微笑著擋住哥哥的座位,哥哥則用奇怪的眼神盯著弟弟。
為了證明自己并不偏心,父親接連發(fā)布三條視頻。
他先是曬出兄弟倆在新疆旅游的合影,強調帶孩子旅行50多天,增長見識,這不是父愛是什么?
接著又發(fā)布小兒子采摘水果的視頻,聲稱小兒子成績優(yōu)秀、頭腦靈活,自己其實更偏愛小兒子。
然而在網(wǎng)友看來,這更像是“越描越黑”。
而且從畫面來看,大兒子比小兒子高出一大截,眼神銳利,看起來并不像容易被欺負的樣子,網(wǎng)友更加懷疑。
其實,從照片來看,兩個孩子確實與父親有幾分相似,應該都是他的親生兒子。
有時候孩子調皮打架確實會讓父母情緒失控,但這位父親的處理方式明顯不當。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家長也有類似做法,甚至會將孩子丟在公路上作為懲罰,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長記性。
來自2022年報道
雖然可能達到震懾效果,但家長是否考慮過,除了安全風險,孩子心理上會受到多大傷害?
孩子可能會哭著喊“爸媽不要我了”,這種心理陰影,未來是否還能彌補?
請別用生命和親情賭氣,一旦出事,后果難以承受。
本文信息來源【1】中安在線,2025-08-18,“兩摩友國道上撿到求助男孩,男孩和哥哥打鬧被父親國道扔下。后續(xù):母親國道下車走路往回找,男孩視頻道歉不該打哥哥”.
【2】摩旅博主“齊哥”、“碳烤小肥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