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考復讀剛開始,焦慮像影子一樣跟著:看到周圍同學埋頭苦讀,會慌 “自己是不是太慢了”;會怕 “復讀一年還是沒進步”;甚至聽到 “高考” 兩個字,心里就發(fā)緊。其實,初期的焦慮很正常,學會和它相處,才能不被拖慢腳步。
把 “焦慮寫下來”,別讓它在心里打轉(zhuǎn)。找個本子當 “焦慮日記”,每天花 5 分鐘寫下?lián)牡氖拢骸敖裉鞌?shù)學題錯了一半,是不是我太笨了?”“同桌已經(jīng)在做真題了,我還在看課本,會不會來不及?” 寫下來的過程,其實是給焦慮 “找個出口”,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擔心都是 “想太多”。比如 “數(shù)學題錯得多”,可能只是剛開始沒適應,不一定是 “笨”;“別人做真題”,也許他基礎本來就好,你的節(jié)奏未必不對。有個復讀生堅持寫了一周焦慮日記,再回頭看時,發(fā)現(xiàn) “80% 的擔心都沒發(fā)生”,心里輕松了不少。
用 “小行動” 代替 “瞎琢磨”。焦慮時最容易陷入 “想太
多做太少” 的循環(huán):比如擔心 “單詞背不完”,就一直糾結(jié) “該用什么方法背”,卻不實際開始記。這時候,與其空想,不如做件具體的小事:背 5 個單詞、看 1 道例題、整理 1 頁筆記。行動能打斷焦慮的思緒,而且每完成一件事,就會多一分 “我在前進” 的底氣。就像有人擔心 “文科小科背不下來”,他沒空想 “怎么背才快”,而是每天先背 3 個知識點,一周后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記住了 20 多個,焦慮自然淡了。
允許自己 “有情緒”,別逼自己 “必須堅強”。山東高考復讀不是 “苦行僧”,不用強迫自己 “不能難過、不能害怕”。如果某天學不進去,允許自己趴在桌上發(fā) 10 分鐘呆;如果想起去年的失利掉了眼淚,別罵自己 “沒出息”,哭完擦眼淚繼續(xù)學就好。有個女生復讀初期總偷偷哭,她曾覺得 “自己很脆弱”,后來發(fā)現(xiàn),班里好幾個同學都有過偷偷掉眼淚的時刻。原來,大家都一樣在硬扛,承認自己有情緒,反而更能輕裝上陣。
山東高考復讀初期的焦慮,就像跑步剛開始的岔氣,疼一陣,但不會一直疼。別和它較勁,也別被它嚇退,帶著這份 “有點慌” 的感覺慢慢往前走,你會發(fā)現(xiàn),隨著對學習節(jié)奏的適應,焦慮會一點點消散,取而代之的是 “越來越有底” 的踏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