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美國有些軍事專家最近放話了,說如果真打起來,美軍第一波導彈就能干掉中國的航母或者兩棲艦,然后他們“希望中國能退讓”。這話聽著霸氣十足,但背后藏著的,其實是一種豪賭心態(tài)。
取材網(wǎng)絡
這套邏輯不新,核心就一句話:先下狠手、打掉對方的重兵器,看你還敢不敢硬撐。聽上去像街頭斗毆的邏輯,但當它被放進一個國家的對華戰(zhàn)略里,那就不是玩笑,而是危險的思維。但是如果真的像美國所說的這樣打掉航母,中國真的就會對美國做出讓步嗎?
打掉航母,中國就會退?
這套說法出自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份報告,報告拿2023年南海的軍艦對峙當例子,說美軍宙斯盾系統(tǒng)導彈精度超90%,如果第一時間鎖定攻擊目標,能迅速壓制中國海軍。
《華爾街日報》還跟著補刀,聲稱美軍在西太平洋部署了超過200枚LRASM遠程反艦導彈,射程800公里,專為打航母和大型艦艇設計。
取材網(wǎng)絡
看數(shù)據(jù)確實嚇人,但中國國防部也不是吃素的,2024年國防白皮書里提到,中國反導攔截系統(tǒng)實戰(zhàn)命中率超過85%,山東艦還多次在實戰(zhàn)演訓中成功規(guī)避模擬攻擊。
美國專家這番話,其實就是在押注:先手打掉你主力,看你認不認慫。但問題是,這種“先打一拳”的策略在中國這兒,能不能奏效?
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真有導彈精準命中中國航母或者兩棲艦,中國的反應會是“退讓”嗎?美國專家顯然是這么希望的,但希望和現(xiàn)實,往往隔著一條鴻溝。
取材網(wǎng)絡
中國的軍事戰(zhàn)略一向強調“以戰(zhàn)止戰(zhàn)”,不是怕打,而是不愿輕啟戰(zhàn)端。但這不代表被打了就會忍氣吞聲。就像是曾經(jīng)美國對我國的一系列挑釁,我國都用行動讓美國看到了中國的態(tài)度。
2019年,遼寧艦曾被美軍模擬攻擊,隨后中國軍方迅速展開反制演習,東風-21D直接上陣,用行動告訴外界,中國艦隊不是靶子。
再看最近的例子。2023年紅海護航任務中,中國兩棲艦遭遇復雜局勢,但仍然完成任務,這一系列行為展現(xiàn)出的不僅是技術能力,更是心理韌性。這種“打不倒、壓不垮”的系統(tǒng)性能力,是美國專家在報告中沒提到的關鍵因素。
取材網(wǎng)絡
《環(huán)球時報》2024年的數(shù)據(jù)說,中國目前有3艘航母、8艘兩棲艦,確實不算多,損失一艘會讓區(qū)域力量出現(xiàn)空缺。
但《金融時報》也引用美國海軍研究人員觀點稱,如果中國航母真被擊沉,中國動用反擊手段的概率高達70%。這不是猜測,而是基于中國軍方一貫的“對等回應”原則。
所以,美國的“希望中國退讓”,更像是心理戰(zhàn)術的一部分。但這種戰(zhàn)術在中國身上,可能適得其反。畢竟我國的海上力量能用的可不只是航母和驅逐艦,還有兩棲艦和各種?;鶎?,如果美國真指望擊沉中國一艘航母中國就會做出讓步的話,那么只能說美國的如意算盤打得還是太順了。
取材網(wǎng)絡
“打一拳”能換和平?戰(zhàn)略錯判才是最大風險
美國專家的算盤其實挺清楚:打一拳,震懾住中國,然后坐下來談判,爭取一個對美國有利的局面。他們甚至搬出了冷戰(zhàn)時期的古巴導彈危機,說當年美蘇也是靠“以強壓人”解決危機。
問題是,中國不是60年前的蘇聯(lián),更不是被逼到墻角的小國。2021年中美阿拉斯加會談,中國代表直接回懟美國國務卿,“你們沒有資格從實力地位出發(fā)同中國談話”。這句話,已經(jīng)說明中國怎么理解“對話”和“威懾”。
《環(huán)球時報》2023年的一份民調顯示,78%的中國民眾支持在面對軍事挑釁時強硬反擊。換句話說,中國不是不能談,但談之前要先把實力放在桌上。
取材網(wǎng)絡
而《金融時報》的數(shù)據(jù)也很有意思,60%的美國安全專家認為,中國在遭受海上打擊后可能會尋求緩和,但也有40%認為,這種做法風險極高,可能直接引發(fā)區(qū)域戰(zhàn)爭,甚至全球市場動蕩。
美國專家押的是“中國一定不敢”??蓡栴}是,這種賭注,如果賭錯了,不是輸?shù)粢槐P棋,是可能把整個棋盤掀翻。畢竟中美之間的戰(zhàn)爭,可不是效果沖突這么簡單,甚至會在短時間內影響到全球局勢。
這不是游戲棋盤,而是一場真賭局,美軍專家說出“希望中國退讓”這句話,像是在下棋。但這不是象棋,也不是圍棋,這是一盤真賭局,賭的是國家意志、戰(zhàn)略判斷和民意支撐。
取材網(wǎng)絡
2024年中美防長會談中,雙方明確表示建立危機溝通機制,這說明一點:大家都知道,一旦真打起來,收場就不那么簡單了。戰(zhàn)爭不是按下按鈕就能控制的流程,一旦開火,很多事就由不得人。
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就是典型的誤判致戰(zhàn)。沒有一個大國是想打到底的,但都覺得自己“先來一手對方就認輸”,結果誰都沒退。
所以,美國專家那句“希望中國退讓”,聽起來像是理性分析,實際上是一記冒險的心理戰(zhàn)。他們忘了,中國不是紙老虎,更不是被嚇大的。
取材網(wǎng)絡
和平從來不是靠“打掉別人航母”贏來的,而是靠真誠溝通和戰(zhàn)略克制維系的。希望這個世界,別被某些人的“希望論”帶進沖突的深淵。
美軍專家的“第一波導彈換退讓”邏輯,看似精密,實則危險。這不是游戲,也不是試探。這種戰(zhàn)略豪賭,一旦走錯一步,不只是航母沉底,更可能是地區(qū)秩序的徹底動搖。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真正的智慧,不是打贏第一場,而是避免打響第一槍。
我國從來都不希望和其他國家產生沖突,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我國會害怕和其他國家產生沖突。只要有國家嘗試對中國開第一槍,我國所做出的反擊也會讓對方知道,我國現(xiàn)在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wǎng)——全球火力最新排名:中國軍事實力排名第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