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中說,“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所以,生而為人,沒有人不想成功、不想圓滿的。的確,古往今來,有諸多仁人志士,通過自己的努力,要么獲得成功,要么獲得圓滿,不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又成功、又圓滿的卻少之又少,這究竟又是為什么呢?《史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發(fā)人深省。
在《史記》中記載,生于楚國上蔡的李斯,在年輕的時候,在楚國上蔡當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由于一次偶然,觀察到糧倉里的倉鼠“錦衣玉食”,而廁所里的倉鼠“吃糠咽菜”,于是突發(fā)奇想,人生何嘗不就像這倉鼠,為什么有的人“榮華富貴”,而有的人“一貧如洗”,并不是富貴的人比貧窮的人更努力,只因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一樣,于是李斯提出了著名的“倉鼠理論”,翻譯成現(xiàn)代話,就是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哪里,跟著哪些人在一起,再通俗一點,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李斯通過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有貴人扶持,逐步走向人生巔峰。對于李斯后來的人生巔峰有多高,《史記》中這樣說道,“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意思是說,李斯的長子李由迎娶了大秦帝國宗室公主,并出任三川郡守,而李斯的女兒也嫁給了秦始皇的其中一個兒子,而李斯又是百官之首的丞相,可謂是榮寵至極,無與倫比。有一次李斯過生日,李由回咸陽為李斯辦壽宴,當時的場景是“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shù)”,意思是文武百官都來為李斯祝壽,門外停的馬車都有一千多個,可以想象,當時的李斯,不僅位極人臣,更是富貴至極。
李斯看到門庭若市、車馬盈門的場面,對兒子們感嘆道,“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遂擢至此”,意思是說,想我李斯一生,原本只是上蔡的平民,街巷的百姓,皇上不嫌棄我才疏學(xué)淺,竟然將我提拔到這樣的高度,“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也就是說,李斯在當時已經(jīng)始皇帝之下一人而已,位極人臣、富可敵國、貴不可言、權(quán)勢滔天。
李斯其實在這個時候,已經(jīng)在開始“憶苦思甜”了,回憶其當時恩師荀子給他說過的話,那就是“物禁大盛”,所以李斯想到這里,不禁悲從心來,感嘆道,“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李斯在這一刻其實內(nèi)心已有觸動,他也開始意識到荀子所說“物禁大盛”是有道理的,任何事物都逃不掉“物極必反”的規(guī)律,而最終李斯的結(jié)局,也印證了這一規(guī)律。只不過,李斯雖然明白荀子所說的話,但卻沒有真正讀懂,更沒有去運用他的權(quán)謀和智慧,進行防微杜漸,可悲、可憐、可嘆、可惜。
荀子所說的“物禁大盛”,與《道德經(jīng)》所說的“物壯則老”,與《易經(jīng)》所說的“亢龍有悔”,與《呂氏春秋》所說的“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等思想,如出一轍。普天之下,沒有人能夠預(yù)知未來,也沒有人能夠長盛不衰,因此,當人生功成名就,或者功德圓滿的時候,一定要牢記荀子所說的“物禁大盛”的哲理。
荀子所說的“物禁大盛”點醒了人生起落的終極真相,因為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都必須遵循“生長壯老已”的自然規(guī)律,而這個規(guī)律就如同拋物線一樣,你會見到一條永遠向上不曾下落的拋物線嗎?所以,當人們?nèi)〉镁薮蟪晒χ?,也要學(xué)著“藏器于身”,當人們獲得功德圓滿時,也要學(xué)著“功成身退”。正如《菜根譚》所說,“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所以藏著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假如當時,李斯真正理解了荀子的告誡,及時的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和必要的防備,也不至于落得個家毀族滅的下場,這也體現(xiàn)了古代先圣哲人的高瞻遠矚,同時也展現(xiàn)了“物禁大盛”的自然規(guī)律和“天道忌滿”的自然法則。如果,真的聽懂了荀子所說的這句話,不僅可以少走十年彎路,還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本圖文由“尚書臺”新媒體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金蘭,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復(fù)制、翻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