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個身邊的朋友都問我,現在該不該賣房?房價跌了這么多,是不是該放棄了,要不再等一等,看看會不會反彈。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手里不止一套房,而且也不是專業(yè)的炒房客,就是手里有點閑錢,不知道買什么,結果就入手了房子,現在騎虎難下,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
說實話,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萬達老板王健林最近的一席話,讓我突然想通了,在2025年的一次企業(yè)家峰會上,他分享了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為我們普通人的選擇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王健林說得很明確:現在賣房是明智還是愚蠢,絕不能一刀切,要看具體情況。
先看看數據方面,2025年,中國城鎮(zhèn)住房空置率已飆升至21.8%,遠高于國際公認的5%合理水平,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53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跌,跌幅最高達7.9%。
房產交易的周期,也從過去的幾天延長至平均97天,房子的流動性明顯下降,這些跡象都在告訴我們,房地產市場確實已經進入了深度調整期。
老王之所以作出這種預測,也是基于市場現狀,他上提出了房產決策的三大關鍵因素:區(qū)域發(fā)展前景、個人財務狀況和資產配置多元化。
第一,看區(qū)域發(fā)展,王健林指出,人口持續(xù)流入、產業(yè)升級的城市核心區(qū)房產,仍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而人口流出、產業(yè)衰退的地區(qū),即使短期房價保持穩(wěn)定,長期來看也難以維持價值。
這個觀點得到大部分網友的支持,2024年,一線城市新增常住人口仍保持正增長,北京、上海、深圳分別增長2.1%、1.8%和2.5%,相反,三四線城市人口持續(xù)流出,93個地級市人口凈流出超過2%。
第二,看個人財務狀況,2024年,中國家庭平均房貸負擔率高達41.3%,超過國際警戒線40%,高負債率下,要做出選擇很難。
王健林的意思是,如果房子已經讓你不堪重負,賣出減壓也許是個明智的選擇。
我想到了一位北京業(yè)主的例子,這位業(yè)主在2023年出售了郊區(qū)一套房產,盡管價格比峰值低了15%,但每月減少了12000元的貸款壓力,騰出了資金用于改善生活和個人創(chuàng)業(yè)。
第三,看資產配置多元化,王健林提醒,將大部分財富都投入到房子上,顯然是不夠理智的。
2025年一季度,A股平均股息率達到3.8%,部分REITs產品年化收益率超過6%,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提升至4.2%,均高于多數城市的房產租金回報率。
那么什么樣的房子該賣,什么樣的房子能留?
王健林間接也提醒了哪些房產應該考慮出售,哪些應該保留,對于高層樓房、老舊小區(qū),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房產,他建議謹慎持有,因為這些房產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和發(fā)展局限。
相反,一線及強二線城市的房子依舊具備較大的吸引力,這些區(qū)域有人口流入和產業(yè)支撐,長期來看保值能力更強。
對于自住需求房產與投資性房產,專家建議應區(qū)別對待,首套自住房和家庭核心資產,不建議輕易出售。
抓住賣房的正確時機
《2025年上半年居民置業(yè)調查報告》顯示,38.7% 的業(yè)主考慮在未來一年內出售閑置房產,比2023年增加了11個百分點。
考慮賣房的主要原因也從換房,轉變?yōu)閮?yōu)化資產配置和改善現金流,這是一種更加理性的思路,說明普通人正在從追求資產增值轉向財務健康。
說說我自己的感悟
王健林的觀點讓我恍然大悟,房地產決策不應該基于對市場短期走勢的猜測,而應該基于個人實際情況和長遠規(guī)劃,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如果你有多套房產,且集中在人口流出、產業(yè)衰退的地區(qū),那么賣掉一部分可能是明智的,如果你的財務壓力很大,賣房減壓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但如果你持有的是核心城市的優(yōu)質資產,且沒有財務壓力,那么保留可能更好。
對于咱們來說,現金流比任何都重要,在當今這個大環(huán)境下,保證現金流才能應對失業(yè)、降薪、疾病等特殊情況。
房地產市場已經過了普漲時代,未來將更加分化,我們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盲目跟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