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闖關還打人?
8月18日,一名華人女子因在馬來西亞機場突然發(fā)飆暴打移民官,扯衣服、撞腦門使其腦震蕩,喜提銀手鐲一副。
8月13日,吉隆坡國際機場第一航站樓的出境通道內(nèi),旅客們正有序排隊辦理手續(xù),31歲的中國游客方女士一家四口也站在隊伍中,準備辦理出境手續(xù)。
就在這個時候,馬來西亞移民局的工作人員在例行檢查中發(fā)現(xiàn),方女士的護照上竟沒有任何入境馬來西亞的記錄。
因為情況比較異常,所以他們需要留下來接受進一步檢查,但是因為后面還有很多旅客正在排隊,所以便禮貌地提出讓他們暫時讓開通道,到旁邊指定區(qū)域等候。
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方女士突然情緒開始失控,不僅嗓門提高,還用特別尖銳的語言當眾辱罵移民官,言辭粗俗不堪。
她的兩個孩子似乎都被嚇到了,一動也不敢動,工作人員都在勸她,但因為雙方語言不通,方女士越來越暴躁。
她甚至直接動手將這名移民官的頭和臉用力推向旁邊的柜臺柱子。
劇烈的撞擊導致移民官當場受傷,隨后被緊急送往醫(yī)院接受治療。
經(jīng)醫(yī)生診斷,該移民官頭部受到震蕩,左臉出現(xiàn)明顯腫脹,眼睛下方伴有劇烈疼痛,頭部也腫起來大包。
方女士的這一系列暴力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他人的人身安全,更是對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的極大不尊重,在機場現(xiàn)場也引發(fā)了其他旅客的強烈不滿。
在機場航空安全小組迅速抵達現(xiàn)場控制局面后,馬來西亞皇家警察隨即介入,將涉嫌暴力傷害他人的方女士依法帶走。
而等待方女士的,就是法院的指控,并且絕對不能輕判。
因為她除了打人之外,還伸手強行拉扯掉這名穆斯林女性移民官頭上的頭巾。
要知道,頭巾對穆斯林女性而言,是伊斯蘭教信仰中極具神圣性的重要符號。
它不僅是一塊遮蓋頭部的布料,更是信徒內(nèi)心信仰的外在具象化體現(xiàn),是謙遜、莊重品德的象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容許被隨意觸碰。
8月18日,方女士涉嫌暴力傷害一案在馬來西亞當?shù)胤ㄔ赫介_庭審理。
依據(jù)《馬來西亞刑法》相關規(guī)定,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處方女士一個月監(jiān)禁,同時罰款差不多人民幣3100元。
若是方女士拒絕繳納,將需額外增加兩個月監(jiān)禁,以此作為懲罰。
其實方女士不想承認罪名也沒有辦法,因為機場的監(jiān)控錄像都完整記錄了方女士辱罵、打人的全過程,并且現(xiàn)場還有很多的目擊證人。
面對鐵證,方女士只能認罪,但她庭審過程中多次向法官表達悔意,希望能從輕處置。
方女士的辯護律師也提出了輕判請求,從多個角度為其辯護,強調(diào)方女士才31歲,年齡較輕,而且此前無任何犯罪記錄,屬于初犯,主觀惡性相對較小。
再加上方女士家中還有兩名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事情發(fā)生的時候雙方也“溝通不暢”,想用這些理由為方女士開脫。
然而,檢方對此并不認同,堅持認為應判處適當刑罰。
方女士的行為不僅對移民官造成了身體傷害與精神創(chuàng)傷,更嚴重褻瀆了穆斯林群體的宗教信仰與文化習俗。
若不依法判處合理刑罰,不僅無法彌補受害者的損失,更難以對被告形成有效震懾。
此案判決結果傳回國內(nèi)后,迅速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廣泛討論。
有些網(wǎng)友對方女士表示支持,認為她是“事出有因”。
但更多網(wǎng)友還是覺得方女士“活該”,出國旅游的公民代表的是中國游客的整體形象,教養(yǎng)與素質(zhì)是很重要的。
而方女士在機場當眾大喊大叫、動手傷人的行為,不僅丟了自己的臉,更損害了中國游客的國際形象。
甚至有人覺得判得太輕,建議再加重刑罰,否則會讓她覺得打人的成本太低。
而方女士在吉隆坡機場的過激行為并非個例,發(fā)生在其他國家的還有很多。
2024年在印尼巴厘島,一名中國籍游客面對安檢人員的常規(guī)要求,不僅態(tài)度強硬地拒絕配合,還瞬間情緒失控,對執(zhí)勤警員大打出手。
這一暴力行徑嚴重擾亂了機場秩序,事發(fā)后,機場警方以“暴力襲擊”的罪名當場將其逮捕。
2016年左右,在悉尼機場,一位60歲左右的中國大媽因攜帶大量未申報食物被海關攔下。
安檢掃描結果顯示,其托運行李中藏匿著蘋果、熟雞蛋、干棗等多批生鮮及含蛋制品,而大媽在入境卡“是否攜帶食品”一欄卻勾選了“否”,構成虛假申報嫌疑。
由于語言不通,海關特意請來同機的華人旅客協(xié)助翻譯。
當海關工作人員依照流程開包逐一查驗時,大媽的情緒突然崩潰,先是大聲怒吼,緊接著將行李箱中的被子、衣服用力摔在地上,弄得一片狼藉。
隨后,她索性坐地嚎啕大哭,試圖以此逃避檢查。
最終,她為自己的不當行為付出代價,被罰款340澳元(約合1600元人民幣),全部違禁食品也被沒收銷毀。
這些案例無一不在提醒著每一位計劃出國旅行的人,目的地國家的法律、文化和宗教信仰是不容小覷與褻瀆的。
在全球化浪潮下,走出國門的我們,一言一行都不僅僅代表個人,更在無形中塑造著外界對自己所屬國家的觀感。
一個小小的舉動,可能傳遞出尊重與友好,贏得他人的認可與贊譽;反之,一次沖動的違規(guī)行為,則可能引發(fā)不必要的沖突,損害國家形象與民族尊嚴。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