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洪山寺機場
十萬雙手托起的抗戰(zhàn)空中防線
1943年深秋,開羅會議的燈光穿透戰(zhàn)爭陰霾,中美英三國協(xié)定的聯(lián)合作戰(zhàn)計劃中,一個關鍵決策悄然改變了中國大后方的命運:美國以同盟國關系派遣空軍進駐中國,反擊日本帝國主義。這一決定,讓彭山這座寧靜小城,在抗戰(zhàn)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萬民眾筑就空中陣地
1944年1月,彭山縣接到擴建洪山寺機場的緊急命令。為支撐盟軍戰(zhàn)略轟炸行動,當?shù)匮杆俪闪ⅰ疤胤N工程”獻地委員會,3000多畝土地被征用,300多戶農戶含淚搬遷,近400間民房為軍事工程讓路,機場面積由此擴展至6000余畝。
四川民工正在修建彭山洪山寺機場
1944年3月24日,工程正式動工。來自彭山、眉山、仁壽等10余縣的民工,連同工程人員、軍警共約10萬人,組成了龐大的建設隊伍。他們動用3萬輛汽車、馬車,以最原始的工具平地開方、載沙運石,向著“百日完工”的目標沖刺,用肩膀和雙手澆筑起空中跑道。百日之后的6月,洪山寺機場如期竣工。與之同步落成的,還有新津、邛崍、廣漢3個轟炸機場,以及成都周邊5個驅逐機場。川西平原上,一張空中打擊網(wǎng)悄然張開。
超級空中堡壘直搗敵巢
停機坪上,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次第列陣——這款當時世界最大的戰(zhàn)機,每架需11名乘員操控,時速超480公里,載重量75噸,可從914米高空投彈,續(xù)航12小時,從成都飛抵日本單程僅4小時,即便遭遇攔截糾纏,仍能安全返航。
彭山洪山寺機場的B-29轟炸機
1944年6月16日下午,歷史性的時刻到來。洪山寺等4個機場的B-29機群呼嘯升空,直撲日本鋼鐵工業(yè)核心——八幡制鐵煉焦所。當?shù)谝患苊罊C飛抵八幡上空時,日軍毫無防備,既無警報,也無戰(zhàn)機攔截;直到第三架飛機臨空,敵高射炮才倉促開火,夜航戰(zhàn)機緊急升空。但此時,轟炸已持續(xù)5分鐘,日軍“心臟”遭受重創(chuàng)。這座占日本鋼鐵總產量20%,掌控著76%煉鋼爐的城市,在盟軍轟炸下陷入火海。
此次行動開創(chuàng)了從中國基地直襲日本本土的紀錄,也成為當時世界上距離最長的轟炸行動,極大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戰(zhàn)士氣。中外輿論紛紛盛贊:“若無中國民眾筑起的機場,此壯舉絕無可能?!笔Y介石在致四川參議會的電報中感慨:“五十萬同胞祁寒趕工,以簡單人力完成空前軍事工程,為抗戰(zhàn)史上之光榮。”
軍民共筑勝利之路
“六?一六”轟炸揭開了戰(zhàn)略反擊的序幕。此后,洪山寺等機場的B-29機群頻頻出擊:襲擊東北鞍山、本溪的日軍鋼鐵基地,再炸日本門司港,配合太平洋戰(zhàn)場的美軍實施“穿梭轟炸”,東京、東南亞日軍設施屢遭重創(chuàng)。這些轟炸如同釜底抽薪,加速了日本戰(zhàn)爭潛力的枯竭。日軍從戰(zhàn)略進攻被迫轉入防守,最終走向崩潰。
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的消息傳來,彭山縣城瞬間沸騰,民眾涌上街頭,鑼鼓聲、歡呼聲震耳欲聾。9月20日,鳳鳴公園的慶祝大會上,龍燈獅舞翻騰,提燈游行的火光映紅夜空,獻金慰勞的隊伍排成長龍,盛況空前。
彭山洪山寺機場建設現(xiàn)場
1945年11月,美軍撤離彭山,國民黨空軍第八大隊進駐洪山寺機場。而那些揮汗修建機場的民工,早已回鄉(xiāng)。他們或許不知道自己親手建設的機場如何改變了戰(zhàn)爭走向,但歷史不會忘記: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難的時刻,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肩膀,扛起了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空中利劍。只有人民,才是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最堅實的基石!
來源:史志眉山(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眉山歷史(1927-1949)》《中國共產黨彭山歷史簡明讀本》《中國共產黨彭山縣歷史(1928-1998)》《彭山縣志》等)
圖源:《眉山地方志》 眉山抗戰(zhàn)紀念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