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行情,從來卻少不了“敢死隊”的身影。中國銀河大連黃河路營業(yè)部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席位,2025年上榜次數已經沖到第25位。要知道三年前它還排在700名開外。這種"草根逆襲"的故事在當下的A股市場并非個例。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背后的制度變革。20%甚至30%的漲跌幅限制,讓市場的波動空間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單日理論最大收益從傳統的22.22%躍升至驚人的85.71%,但風險也同步放大到46.15%。這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新生態(tài),正在加速淘汰那些固守老套路的中小游資。
為什么今年量化私募如此盛行?恐怕不用量化的,很多都淘汰了。我注意到一個關鍵數據:20%漲跌幅個股的首板炸板率高達62%,次日平均溢價率僅3.2%。這意味著傳統的"打板"策略已經失效。但這并不意味著那些私募機構不活躍了。其實,就是換了一種玩法,私募、游資該激進的時候照樣很激進。
一、好股票的"基因密碼"
說道機構基金的做法,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看財報、研報,找成長100倍的上市公司。這當然沒錯,但就像相親只看簡歷一樣片面。在我看來,好股票無非兩種:搶出來的和洗出來的。
1. 搶出來的機會
這張圖很有意思。表面看是幾只強勢股的走勢,但重點在于圖中標注的「游資搶籌」現象。就像超市限時特價時大媽們的瘋狂搶購一樣,股市里真正的好東西也是靠搶的。敢死隊無論怎么做股票,它只要搶籌,交易上就會有這樣的體現。
但要注意的是,「搶籌」后往往不會立即上漲,有時甚至會調整數日。這就像拍賣會上的競價博弈,真正的贏家往往不是出價最兇的那個。機構看到游資來搶籌,第一反應往往是打壓洗盤。所以發(fā)現「搶籌」只是第一步,關鍵是要看懂背后的資金博弈。
PS1:
上文圖中的橙色柱狀,是我用系統觀察的「機構交易特征」數據叫做「機構庫存」。
如果「機構庫存」數據越活躍,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機構資金參與的時間也越長。
PS2:
「全景k線」數據是將:機構庫存、空頭回補、資金交點、強力回補、強力回吐等共計五個數據,用不同顏色映射到對應的K線中,態(tài)進行映射。樣,觀察市場,能夠更直觀、更全面、更系統。
2. 洗出來的黃金
這張圖的藍色K線特別值得玩味。它反映的是「機構庫存」疊加「空頭回補」的數據組合。簡單說就是機構在震倉洗盤時留下的"指紋"。
再詳細說一下「機構震倉」這種動作能夠看到明顯的特征。具體就是在交易上出現機構前期拋壓,打壓股價后的再回補的行為。所以只要能看到這種行為,就知道機構是否在震倉了。
對照下圖,一目了然。
回到開篇提到的游資生態(tài)變化。新生代游資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正是因為他們適應了新的市場環(huán)境。很多散戶看到劇烈震蕩就以為是行情結束的信號,殊不知這可能是機構在"打掃房間"。就像裝修房子時要先把舊家具清空一樣,機構要拉升前也需要清洗浮籌。
通過量化數據,我們就能識別這種"假摔真買"的行為。就像X光機能讓醫(yī)生看到骨骼的真相一樣,好的量化工具能讓我們穿透市場的表象。
好了,本篇就到這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謝謝點贊。
聲明
以上相關信息是本人在網絡收集,希望大家喜歡!
部分數據、信息,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
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與操作。所有以本人名義涉及投資利益關系的,都是騙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