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在同一家飯店吃梭子蟹,每次端上來的蟹都像飽滿的燈籠,掀開蟹蓋,金黃的蟹黃幾乎要溢出來,蟹肉更是嫩得能掐出水。
反觀自己在菜市場買的,十次有八次是空殼多、肉質(zhì)柴。這讓我忍不住琢磨:飯店的梭子蟹,咋就能個個“頂蓋肥”呢?
第一次察覺不對勁,是跟飯店老板閑聊時。他說:“我們這的蟹,都是從舟山直接運過來的,當天捕撈當天到?!蔽疫@才意識到,原來飯店的蟹來源和普通市場大不相同。
后來查資料發(fā)現(xiàn),飯店采購的梭子蟹大多來自優(yōu)質(zhì)產(chǎn)區(qū),比如東?;螯S海。這些海域水溫適宜、餌料豐富,梭子蟹長得更壯實。而且飯店和供應(yīng)商有長期合作,能優(yōu)先挑到“頂蓋肥”的蟹——蟹殼青灰發(fā)亮,腹部飽滿泛紅,蟹臍黑得發(fā)亮,這些都是肥美的標志。
反觀菜市場的蟹,很多是二道販子從各地收來的,運輸過程中可能被壓傷、缺水,肉質(zhì)自然打折扣。就像買水果,精品店的果子總比路邊攤的甜,道理是一樣的。
保存的秘訣有次在飯店后廚幫忙,看到廚師把剛到的梭子蟹放進一個帶濕布的泡沫箱。我問:“為啥不用清水養(yǎng)著?”廚師笑著解釋:“蟹怕悶,但更怕脫水。濕布能保持濕度,溫度控制在4-6℃,這樣蟹能活更久,肉質(zhì)也不會縮水?!?/p>
后來才知道,飯店的蟹大多是“活養(yǎng)暫存”。他們有專門的冷藏設(shè)備,模擬蟹的自然生存環(huán)境,讓蟹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減少活動消耗。而普通家庭買回家,要么直接泡水里(蟹會缺氧),要么塞冰箱(溫度太低蟹會凍傷),肉質(zhì)自然變差。
更關(guān)鍵的是,飯店的蟹從捕撈到上桌不超過24小時,而市場里的蟹可能已經(jīng)輾轉(zhuǎn)了幾天。時間一長,蟹體內(nèi)的水分流失,肉質(zhì)就會變空。就像剛烤好的面包和隔夜的,口感能一樣嗎?
最讓我意外的是烹飪方式。有次看廚師做蔥姜炒蟹,他把蟹塊裹了層薄淀粉再下鍋。我問:“為啥要裹淀粉?”廚師說:“鎖住蟹汁,炒的時候肉不會縮?!惫唬闯鰜淼男啡饽鄣孟穸垢?,咬開還有汁水。
后來研究菜譜發(fā)現(xiàn),飯店的蟹做法講究“快”和“鎖水”。比如清蒸時,水開才放蟹,大火蒸8分鐘立刻關(guān)火,利用余溫讓蟹肉慢慢熟透,這樣既保留鮮味,又不會過老。而家里蒸蟹,很多人怕不熟,蒸得時間太長,蟹肉都蒸老了。
另外,飯店會用姜、蔥、料酒去腥,但不會放太多調(diào)料掩蓋蟹的本味。反觀有些家庭做法,喜歡加醬油、辣椒,雖然味道重,卻把蟹的鮮甜蓋住了。就像喝好茶要配清水,吃好蟹也得“清淡”才嘗得出真味。
有次在飯店點了只“小娘蟹”(未成熟的母蟹),蟹黃雖然不多,但蟹肉異常細嫩。廚師說:“這是專門挑的,肉嫩但肥,適合炒年糕?!蔽疫@才明白,原來飯店會根據(jù)做法選蟹——清蒸用母蟹(蟹黃多),炒菜用公蟹(肉厚),年糕用小娘蟹(肉嫩)。
而普通消費者買蟹,大多只看大小,不懂區(qū)分公母和品種。比如公蟹的蟹膏在10月最肥,母蟹的蟹黃在9月最滿,小娘蟹則在8月最嫩。飯店會根據(jù)季節(jié)調(diào)整進貨,確保每只蟹都在最佳賞味期。就像吃水果要應(yīng)季,吃蟹也得“順時而食”。
最近跟一位老廚師聊天,他說:“蟹肥不肥,看三點:殼硬、臍黑、腿實?!睔び驳男啡饩o實,臍黑的蟹黃多,腿實的蟹肉飽滿。飯店采購時,會用手捏蟹腿,感覺里面的肉是否彈手;還會看蟹臍是否泛紅,泛紅的說明蟹黃快撐破殼了。
這些細節(jié),普通消費者很難注意到。比如買蟹時,很多人只挑大的,卻不知道有些大蟹是“虛胖”——殼大肉少。而飯店的采購員都是行家,一眼就能看出哪只蟹是“實心”的。就像挑西瓜要拍一拍,挑蟹也得“摸一摸、看一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