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蟹不是看大小,懂行人才知的秘密。秋風起,蟹腳肥。又到了吃梭子蟹的季節(jié),看著海鮮市場上大小不一的梭子蟹,你是否也曾認為“越大越肥”?老漁民卻搖頭笑道:“外行人挑大的,內(nèi)行人挑對的?!?/p>
為什么大蟹不一定肥?原來,梭子蟹的生長周期并非勻速,殼大肉少的情況比比皆是。有些蟹剛剛蛻殼,體型雖大,內(nèi)部卻空空如也;而一些個頭中等的蟹,可能正處于最肥美的“頂蓋肥”狀態(tài)。
老漁民的4招識蟹秘訣
第一招:觀其色——青灰白肚金爪尖
優(yōu)質(zhì)的梭子蟹背殼呈青灰色,腹部為潔凈的瓷白色,這樣的顏色表明蟹生長環(huán)境好,活力足。而蟹爪尖端呈金黃色,則是性成熟度高的表現(xiàn),意味著蟹黃蟹膏飽滿。
若發(fā)現(xiàn)蟹殼顏色暗沉無光,或腹部發(fā)黃發(fā)黑,很可能已經(jīng)不新鮮。老漁民常說:“蟹如人,面色好才是真的好。”
第二招:掂其重——手感沉甸才肉實
同樣大小的梭子蟹,越重的越肥美。這是因為蟹肉飽滿的個體內(nèi)部組織充實,含水量高,自然分量足。
挑選時可將兩只大小相近的蟹放在手中對比,選擇較重的那只。如果單只判斷,應有“沉甸甸”的壓手感,這說明蟹的肉質(zhì)飽滿,不是“空殼蟹”。
第三招:捏其足——腿部堅實難按動
用手指捏一下蟹的第二只腿(從身體數(shù)起),如果堅硬難按,說明蟹肉飽滿;如果軟綿無力,則很可能肉質(zhì)空乏。
老漁民透露:“蟹腿就像房子的支柱,支撐有力才能說明內(nèi)里有料。”但注意力度要輕,避免傷害活蟹。
第四招:觀其動——活力旺盛生猛佳
新鮮的梭子蟹活力旺盛,觸碰時會快速反應,眼睛靈敏轉(zhuǎn)動,口中冒泡。這樣的蟹不僅新鮮,而且通常更肥美。
如果蟹行動遲緩,甚至不動,即使個大也可能即將死亡或不新鮮。海鮮市場有句老話:“寧要生猛小蟹,不要無神大蟹”。
為什么不要“貪大”?
梭子蟹的肥瘦與生長階段密切相關(guān)。剛蛻殼的蟹體型增長快,但內(nèi)部組織還未充實,此時雖然個大,卻肉少水多。而蛻殼后一段時間的蟹,體型可能不大,但內(nèi)部肉質(zhì)飽滿,蟹黃蟹膏豐富。
老漁民比喻道:“就像年輕人長個子,抽條的時候看著高,卻不壯實。等個子不長了,才開始長肉變壯?!?/p>
不同月份的挑選重點
八月蟹:重在鮮甜,選擇中等大小,肉質(zhì)細膩
九月蟹:重在肥美,母蟹蟹黃開始飽滿
十月蟹:公蟹膏滿,選擇肚臍尖長的公蟹
保存與烹飪建議
挑到好蟹后,老漁民建議:梭子蟹離水后壽命短,應當天烹飪。清蒸最能保持原味,水開后蒸12-15分鐘即可,時間過長會導致肉質(zhì)變老。
老漁民最后說道:“海有潮汐,蟹有肥瘦,萬物皆有其時。懂得辨認,學會等待,才能在最對的時候,享受到最美好的滋味”。
這份智慧,何止適用于挑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