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財長說了段挺“實在”的話,直接把中國和印度買俄羅斯石油這事,掰開揉碎了講。
他說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屬于“能源多元化”,因為中國戰(zhàn)前就一直買;
但印度不一樣,它是靠低價買進俄羅斯原油,轉(zhuǎn)手加工再高價賣出,光靠這個就在俄烏戰(zhàn)爭期間賺了160億美元——這種行為“不可接受”。
這話一出,不少人樂了:這不是大實話全撂臺面上了嗎?
其實誰都明白,自打俄烏開戰(zhàn),西方拼命制裁俄羅斯能源,印度反倒撿了個大便宜。
它一邊低價狂掃俄羅斯打折原油,一邊加大煉油加工,再把柴油、汽油這類成品油賣到國際市場上——尤其是歐洲。轉(zhuǎn)手一賣,差價吃得滿滿當當。
中國也沒少買俄羅斯油,但路子完全不同。
中國早就是俄羅斯能源的老客戶,戰(zhàn)前就有管道、有長期協(xié)議,進口俄羅斯石油是為了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中東、非洲、俄羅斯,哪兒合適就從哪兒進。這叫供應鏈穩(wěn)定,不叫發(fā)戰(zhàn)爭財。
印度可倒好,戰(zhàn)前買的俄羅斯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戰(zhàn)爭一打響,進口量猛翻幾十倍。它自己用不完,就煉成成品油往外賣。
歐洲嘴上喊著制裁俄羅斯,卻轉(zhuǎn)頭成了印度成品油的大買家——說白了,這油里頭流的還是俄羅斯的血。印度當中間商,賺得盆滿缽滿。
美國財長這次點名,不是隨口抱怨。他是在警告:你們印度別太過分。美國自己能忍一時,但不能一直看著有人靠戰(zhàn)爭套利還不吭聲。
但有意思的是,美國自己也偷偷買俄羅斯石油——只不過不直接進口,而是通過第三國轉(zhuǎn)口加工之后的石化產(chǎn)品。
換句話說,大家其實都在用俄油,只是方式不同。但印度玩得太顯眼、太直接,鈔票數(shù)得太響,這才被推出來當“典型”。
國際能源市場從來就是這么魔幻。一邊是政治正確、制裁大棒,另一邊是生意照做、鈔票照賺。
印度理直氣壯地說“我這是滿足國內(nèi)能源需求”,可它國內(nèi)需求根本沒突然漲那么多;中國淡定回應“我一直就這么買的,你別亂扯”。
只有歐洲,一邊用著印度精煉油,一邊罵俄羅斯,還得多付一層“中介費”。
現(xiàn)實往往沒什么非黑即白,只有利益和選擇。
美國財長講這話,不是說中國沒問題,而是印度賺得實在太狠、太公開,再不敲打一下,面子上都過不去。
印度這160億美元,不是白來的。
是踩著西方和俄羅斯的矛盾,在夾縫里硬掏出來的現(xiàn)實紅利。你說它聰明也好,投機也罷,這就是國際政治——臺上喊口號,臺下打算盤。
所以你也別怪美國財長“瞎說大實話”。
有些事,能做,但不能說太明;有些錢,能賺,但不能太高調(diào)。印度這次,明顯是數(shù)錢聲太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