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說得好:“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又明智?!?/p>
這話說白了就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身體好了,其他的一切才有意義。
如果不是,那么活著就是一種如影隨形的折磨和痛苦。
可以說,要想身體好,那么最具性價比的方式就是,不熬夜。
然后,身體好了,精神好了,日子才有奔頭,一切也跟著好起來了。
夜燈如賊,偷的是命脈
熬夜這事兒吧,像鈍刀子割肉,當時并不覺得疼,久了才知已經(jīng)傷筋動骨了。
康熙皇帝深諳此道,所以他的起居習慣安排成這樣:卯時(清晨5點)必起,戌時(晚上9點)必眠,雷打不動。
《起居注》里白紙黑字記載著,這位千古一帝,精力旺盛得驚人,六十多歲還能策馬塞外,處理朝政更是條理分明,絲毫不糊涂。
那些陪他熬夜批奏折的大臣,反倒顯得憔悴無比,昏昏入睡。
希波克拉底說過:“行走自然之路,必得自然之力。”
一個人的精力從何而來,大概就是休息好了之后。
如此才能在第二天起床時,精力充沛,精神抖擻。
順應(yīng)天時,早睡早起,身體這臺精密機器才能持續(xù)運轉(zhuǎn)良好。
但是,夜熬多了,我們這一副身體這臺好機器早晚要散架。
可以說,熬夜,就像相當于一個賊,悄無聲息地偷走了自己的心血和命脈。
清醒的清晨,藏著效率的密鑰
熬夜趕工?不過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自我感動罷了。
在19世紀英國工業(yè)城市曼徹斯特,一個叫約翰的年輕會計,為了趕報表常熬至深夜,結(jié)果屢屢出錯被警告。
后來他索性晚上九點就睡,清晨五點起來工作。
窗外還一片寂靜,他腦清目明,效率翻倍。
短短幾個月,他搖身一變,竟成了部門里錯誤最少、晉升最快的人。
富蘭克林說,“清晨五點起床的人,不會擔心事務(wù)纏身”,真是一語中的。
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狀態(tài),這是高效率工作的基石,而清晨的寧靜,則蘊藏著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
所以,平時沒事有事,都要告訴自己,早點睡覺,把身體休息好。
然后,第二天,精神狀態(tài)良好的身體,才能給到自己更多的能量,更好的體驗。
任何時候,與其在深夜的疲憊中掙扎,不如讓晨曦喚醒高效的可能,真正靠良好的休息習慣,給到我們更多的人生可能。
養(yǎng)生之道,貴在守時
古人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作金科玉律,不只是圖個規(guī)律。
好比在明代《酌中志》里記了這么一件冷僻事:南京書商王叟,深知“亥時(晚9-11點)睡為天地交泰,最養(yǎng)元氣”,于是無論生意多忙,必在此刻閉門歇業(yè)。
于是,在這樣的要求下,那小鋪子歷經(jīng)三朝不倒,王叟本人更是活到耄耋之年,眼不花耳不聾,街坊都說他“沾了時辰的光”。
孔子在《論語》里說了一句很樸實的話:“不時,不食。”
表面講吃飯要守時,內(nèi)里是說萬事要合天地節(jié)拍。
身體自有其中的潮汐規(guī)律,強擰著來,遲早要付出代價的。
我們只要守得住那該睡的時刻,就是守住了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
其實,所謂的養(yǎng)生之道,就是自覺、自律、自洽。
就像黑夜,本就是天地為萬物備下的一種休養(yǎng)錦囊。
《黃帝內(nèi)經(jīng)》有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p>
放下手機吧,熄滅燈火吧,每晚都早一點讓身體沉入那天然的寂靜中去充電。
然后,當晨曦再次點亮窗欞,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在清晨等你,而關(guān)于自己的一切,也就真的都變好起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