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連續(xù)13年夏天沒下過一場像樣的雨嗎?
對于靠雨季種玉米、靠儲水池存水的瑪雅人來說,這不是電影里的末日場景——而是刻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某個洞穴石筍里的“死亡記錄”。最近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把這塊石頭“拆”開看了個透,終于找到瑪雅文明從巔峰墜落的關鍵線索:不是戰(zhàn)爭,不是貿(mào)易崩潰,是老天爺斷了他們的活路。
石筍里的“雨季日記”:每一層都寫著干旱
石筍這東西,其實是洞穴頂?shù)乃蜗聛?,把水里的礦物質(zhì)慢慢堆成的“石頭柱子”。就像樹的年輪一樣,石筍每長一層(大概1毫米厚),就藏著當年的氣候密碼——氧同位素。
簡單說,雨水里的氧原子有“輕”有“重”:如果當年雨季下雨多,石筍里的“輕氧”就多;如果干旱,“重氧”就會堆起來。劍橋的團隊把尤卡坦洞穴里的一根石筍切成薄片,逐層分析,結(jié)果嚇了一跳:
在公元871年到1021年之間(也就是瑪雅人說的“TerminalClassic時期”),居然出現(xiàn)了8次至少持續(xù)3年的干旱,最長的一次——整整13年沒下過足夠的雨。
當“活命”比“建紀念碑”更重要
這些干旱的年份,正好撞上瑪雅文明的“崩潰期”:
南方的石灰?guī)r城市被徹底廢棄,曾經(jīng)繁華的王朝一個個解散;連北方的“扛把子”奇琴伊察都停了——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那些刻著國王名字和日期的紀念碑,在干旱最嚴重的年份突然“斷更”了。
“不是瑪雅人不想刻,是他們沒空?!毖芯控撠熑说つ釥?詹姆斯說,“當你地里的玉米全枯了,儲水池的水只夠喝半個月,你會先顧著雕石頭上的花紋,還是先找水救孩子?”
13年干旱:壓垮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瑪雅人其實很會“治水”——他們建了巨大的儲水池,甚至能收集雨水存好幾年。但13年的干旱,連這點家底都耗光了。
想象一下那個場景:
原本該淹沒農(nóng)田的雨季洪水,變成了地面的裂縫;
用來祭祀的玉米都不夠,祭司沒法再向神祈求雨水;
村莊里的老人說“我活了60年,從沒見過這么干的天”,年輕人背著筐子往深山里找水,再也沒回來。
這時候,誰還能維持龐大的王朝?誰還能管南方城市的死活?瑪雅人只能往北逃,放棄那些用石頭堆起來的宮殿——畢竟,活著比“文明”重要。
一塊石頭,解開千年謎題
以前我們總猜瑪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外星人?是內(nèi)戰(zhàn)?是傳染???現(xiàn)在這塊石筍把答案拍在我們面前:是氣候變了,而他們熬不過去。
但這不是“末日”——瑪雅人其實沒消失,他們往北遷移,融入了新的土地,只是那個曾經(jīng)建得起金字塔、算得出金星歷法的“Classic瑪雅”,永遠留在了干旱的土壤里。
你覺得如果瑪雅人有更先進的儲水技術(shù)(比如像今天的水庫),會不會避免這場崩潰?或者,你還知道哪些古文明被氣候“打敗”的故事?
留言聊聊你的看法,也可以分享給喜歡古文明的朋友——畢竟,解開千年謎題的樂趣,要一起才夠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