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黃河和長江并稱為我國的“母親河”,孕育了我國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悠久歷史。我國河流十萬多條,水資源還算豐富。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亞洲第三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但是徑流量不敢恭維,中國第四,世界前十名開外。
黃河,別稱河水、濁河等,發(fā)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區(qū)的巴顏喀拉山脈,黃河有三個源頭分別為:山脈北麓的卡日曲,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查哈西拉山的扎曲,一般人們認(rèn)為約古宗列曲為黃河的真正源頭,長度5464公里。黃河流經(jīng):巴顏喀拉山脈、青藏高原、龍羊峽水電站 、劉家峽水電站、李家峽水電站、賀蘭山、寧夏平原 、內(nèi)蒙古高原 、河套平原 、黃土高原 、呂梁山、三門峽水電站 、小浪底水電站 、太行山山脈、華北平原 、最后流入渤海。
黃河流域,呈“幾”字形,流經(jīng)我國九個省、自治區(qū),自西向東流經(jīng),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黃河支流眾多,較大的主要支流有十三條,分別是:清水河、洛河、大黑河、白河、黑河、汾河、渭河、窟野河、無定河、沁河、湟水、金堤河、大汶河等。 沿途湖泊較大的有:烏梁素海、扎陵湖、鄂陵湖等等,這些湖泊名字估計大家都沒聽說過吧,這就是黃河流域?yàn)槭矝]有大型湖泊。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珠江水系、淮海水系、海河水系、遼河水系、松花江水系,均屬于我國的境內(nèi)“江河水系”,即“太平洋水系”。
那么,黃河水是從哪里開始逐漸變成黃色的呢?答案是:從流經(jīng)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黃土高原之后逐漸變成黃色的。由于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植被缺乏,黃河水流經(jīng)黃土高原前是清澈見底的。流經(jīng)黃土高原后,攜帶大量黃色泥沙,河水變混濁,稱為世界上攜帶泥沙最多是河流。到黃河下游,華北平原地區(qū),由于地勢平緩,泥沙堆積瘀塞,河床不斷升高,黃河成為了“懸河”。加上河道堵塞,黃河下游經(jīng)常乏濫成災(zāi),歷史上黃河多次變道,“北上侵海河河道,南下奪淮河河道”,其原因就是因?yàn)辄S土高原的泥土所至,不僅黃河水變混,而且使得下游“多災(zāi)多難”。
從鄂陵湖流出至劉家峽水庫,這里是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分界點(diǎn),黃河水在此之前都是清澈的,之后開始變黃。劉家峽水庫對泥沙進(jìn)行沉積,水庫中的水依然是清澈的。劉家峽水庫北部,匯入的洮河也是渾濁的,經(jīng)過泥沙沉積,流出劉家峽水庫后又清了。不過河水沖刷河道兩岸的黃土,很快又變得渾黃了。
近幾十年來,我們對黃土高原不斷進(jìn)行生態(tài)治理,退耕還林,植被有所恢復(fù),水土流失情況有很大改善。此外在黃河及支流上修建不少水庫,有效攔截了泥沙??傮w而言,黃河也沒以前那么黃了,在中下游有些河段已經(jīng)變清,但黃河治沙是個長期的大工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進(jìn)行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