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斷親!從前的親戚朋友,互相走動,關(guān)系密切?,F(xiàn)在的年輕人,家里的親戚都認不全,更別說走動了。
而且,有些年輕人,不僅不愿意和親戚走動,甚至連自己的爹媽,都不愿意在一起生活。這話聽起來很不孝順,但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人,才明白其中的力不從心。
一位女生分享了她和媽媽相處的小事,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讓人有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恨不得隔著屏幕把這位媽媽揪過來,問她為什么要這樣!
“這就是我不和老人住的原因!”一盤餃子,撕開親情的遮羞布!
事情的起因是一份餃子,女生周末的時候,和妹妹一起買了新鮮肉餡、韭菜和小茴香,興沖沖跑去媽媽家包餃子。
忙活了一下午,整整包了四大蓋簾,少說也得有兩百個,熱騰騰地出鍋,滿屋子都是香味兒。一家五口人圍坐著,本想著這下可夠吃了。
結(jié)果媽媽愣是一筷子不碰,扭頭就去撈昨天那點兒剩面團,揪成面片扔開水里,倒點醬油醋攪和攪和就端著吃了。
女生實在沒忍住,就開玩笑說:“媽,得虧您是我親媽,這要是婆婆,街坊鄰居非得戳我們脊梁骨,說我們虐待老人,連餃子都不讓您吃!”
結(jié)果媽媽沒明白其中的含義,還小聲嘟囔:“你們吃你們的,別不夠吃。”可明明有兩百多個餃子,五個人敞開吃都撐得躺倒,怎么就不夠了?
瞬間女生就想起來那些媽媽不愿意溝通的瞬間,吃飯從來上桌,等大家吃完了,她才去扒拉那些剩菜剩飯。要是特意給她留一份干凈的菜,她反而不吃了。
這讓人覺得,爸媽不圖你賺多少錢,不圖你天天噓寒問暖,他們好像就圖你一輩子心里揣著點愧疚,總覺得欠他們的,這種念頭壓得人喘不過氣。
不同的相處模式,換來不同的親情!
網(wǎng)友說,打心眼里羨慕那些“給吃就吃、叫玩就玩、給錢就收、買衣服就穿”的老人家,干脆利落,誰也不累。
但有的老人不是,一名網(wǎng)友分享,自從她媽媽來家里住了之后,家里吃飯的模式就改變了,以前是一家人熱熱鬧鬧夾一桌菜,現(xiàn)在非得搞分餐制,每人一個盤子,飯菜全分好。
因為如果不這樣,她媽絕對只扒拉眼前的素菜,肉和魚一類的菜色,一筷子都不碰。你給她夾,她還要推來推去,嘴上說“不要不要,你們吃”,一頓飯下來,光勸飯就跟打架似的,心累得不行。
有些老人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委屈,會激發(fā)出孩子的愧疚心?;蛘哒f,自己用最少的生產(chǎn)資料,占用最少的資源,就能少給孩子添麻煩。
殊不知,這樣反而會增加兩人相處的困難程度。沒有人愿意一輩子帶著愧疚生活,親生母女也不行。
筆者寄語:
所以,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和老人一起?。?/strong>不是因為不孝順,而是因為那種無時無刻不在的壓抑感。
你明明想對他們好,卻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你拼命想讓他們開心,他們卻用“我不要”“我不吃”“我不用”來回應(yīng)你。
你努力掙錢想讓他們過好日子,他們卻用更辛苦的方式活著,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你永遠欠他們。
這不是一場吃飯吃餃子的較量,這是一場情感里的拔河,你使勁拉,他們卻擰著勁向后退,誰也不輕松。到最后,誰都疲憊不堪,親情成了一場互相折磨的戲。
(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若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