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老同志滿世華的烽火家國路——從烽火信使到長空衛(wèi)士
夏末的蟬鳴聲中,滿世華老人坐在沙發(fā)上,窗欞的光影在他布滿皺紋的面龐上描摹深深淺淺的印記。見采訪組一行來到家中,老人站起身,腰桿挺得很直———時光染白鬢發(fā),卻未磨滅軍人的錚錚鐵骨。
雖已90多歲高齡,滿世華卻精神矍鑠,眼神銳利如昔?!翱箲?zhàn)的事一輩子都忘不了!”老人聲音洪亮,思維清晰,對八十年前的往事歷歷在目。這個溫馨的家中,還擺放著兒子和孫子的軍裝照,三代從軍,血脈里流淌著同樣的忠誠,但今天的主角,是屬于這位穿越烽火的抗戰(zhàn)老同志。
少年從軍
硝煙里的通信兵
滿世華生于山東微山,那里曾藏著他對和平的最初向往。16歲那年,滿世華參加革命,心里就一個念頭:“把鬼子趕出去!”
1945年,滿世華成為八路軍山東野戰(zhàn)軍第八師24團(原魯南軍區(qū)鐵道游擊隊)的通信員,在魯南一帶參加戰(zhàn)斗。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雖已宣布無條件投降,但盤踞在魯南官橋、滕縣等地的日軍殘余,依仗堅固工事和精良裝備仍負隅頑抗,拒絕向人民軍隊投降。山東野戰(zhàn)軍第八師師長王麓水率部對日軍發(fā)起軍事攻勢,打擊日軍殘余力量。
滿世華語氣沉凝,每當敵人的炮彈在耳邊爆炸,作為通信員的他便死死把信按在胸口——那是前線的命根子??!
作為連接團指揮所與前線的“生命信使”,滿世華無數(shù)次在彈雨中疾馳。這個少年,在硝煙中體會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也漸漸成長為一名意志堅定的革命戰(zhàn)士。
雨夜鏖戰(zhàn)
迫使日軍繳械投降
1945年11月,官橋火車站還有300余名日軍負隅頑抗、拒不投降。山野八師奉津浦前線指揮部命令發(fā)起官橋戰(zhàn)斗,拔掉蔣、偽設在臨(城)滕(縣)間的據(jù)點,切斷敵軍退路。
根據(jù)敵人的兵力部署和作戰(zhàn)特點,八師擬集中兵力由南至北,分兩口吃掉敵人。滿世華所在的二十四團負責首先攻殲孟家倉之敵,二十三、二十二團分別擔任主攻官橋、滕縣之敵任務,監(jiān)視官橋、滕縣之敵,做好攻擊準備。孟家倉位于鐵路以東的平川上,有幾百戶人家。敵人進占后,利用原有圍寨和舊碉堡、壕溝,增修了野戰(zhàn)工事、暗堡、鹿砦。二十四團冒雨發(fā)起攻擊,在火力掩護下連續(xù)爆破,炸開鹿砦、鐵絲網(wǎng)、圍墻,全殲守敵。
滿世華回憶道:“敵人很難打,他們裝備精良,而我們部隊只有步槍、手榴彈,迫擊炮都很少?!?5日夜,二十三團主攻部隊向困守在官橋鎮(zhèn)的敵軍發(fā)起攻擊,駐扎在官橋火車站的日軍向我軍開火,機槍、小炮的密集火力和國民黨軍隊火力形成交叉火網(wǎng),我軍立刻進行猛烈還擊。經(jīng)過激戰(zhàn),我軍徹底切斷了官橋、滕縣守敵的退路,最終迫使困守在滕縣境內(nèi)的最后一批日軍無條件繳械投降。
鷹擊長空
天安門前護航戰(zhàn)鷹
烽煙散盡,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1951年10月1日,新中國的首都北京。此時,滿世華已從陸軍轉(zhuǎn)入年輕的人民空軍,時任空軍第五師13團飛行一大隊軍械主任。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他肩負著一項極其神圣且責任重大的使命——在機場保障參加國慶閱兵的飛機起飛工作。
談及這段經(jīng)歷,老人神情莊重,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激動人心的早晨。“受檢閱的飛機機型有米格15、圖2、拉9、伊爾10戰(zhàn)斗機,我們空五師就是空軍第一支強擊機部隊!”他至今清晰記得每一個技術細節(jié)和嚴苛要求,“當時規(guī)定,飛機與機組的槍炮、彈藥要完全卸下,機上一切武器開關、電門要封閉,不允許掛彈飛行?!?/p>
滿世華聲音不高,卻字字千鈞,仿佛再次一絲不茍地核對著那些關乎國家威嚴與飛行安全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看著一架架戰(zhàn)鷹沐浴朝陽,轟鳴著飛向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地面保障人員的心中充滿了無上的榮耀。
當晚的懷仁堂,燈火輝煌,洋溢著勝利的喜悅?!爸炖峡倎砹耍 痹谑⒋蟮膽c功宴會上,滿世華有幸見到朱德總司令同大家致辭祝酒慶祝?;貞浿链?,老人的語調(diào)陡然升高,“朱老總在大會上宣布了兩件事,一件是國慶閱兵勝利舉行,一件是志愿軍成功擊落了一架美軍飛機(經(jīng)查為9月25日擊落)。” 會場瞬間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
閱兵榮光的余溫尚未散去,歷史的召喚再次響起——這次大閱兵既是集結(jié)號,又是壯行酒。就在當月,滿世華所在的空五師,這支新中國的空中利劍,便奉命飛赴朝鮮戰(zhàn)場,參加抗美援朝空中作戰(zhàn)。
勛章無聲
寄語吾輩自強
采訪臨近尾聲,應記者請求,滿世華示意家人捧出一個深色布袋。布袋輕啟,歲月的光華流淌而出——一枚枚承載著歷史重量的勛章,靜靜地躺在柔軟的絨布上,如同無聲的史詩篇章在眼前緩緩展開:紀念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八十周年紀念章,鐫刻著民族危亡之際挺身而出的不屈風骨,見證著從浴血奮戰(zhàn)到銘記傳承的歷史接力,淮海戰(zhàn)役紀念章閃耀著中原決戰(zhàn)的烽火淬煉,渡江勝利紀念章凝結(jié)著百萬雄師過大江的磅礴氣勢……還有更多記錄著不同時期奉獻的榮譽。
滿世華布滿歲月痕跡的手指輕輕撫過一枚枚勛章,指尖帶著不易察覺的微顫。老人的目光變得深邃悠遠:“其實我沒做什么......做的還是太少了......”他低聲呢喃,一聲悠長而深沉的嘆息在安靜的客廳里回蕩,老人眼中噙著淚花。此刻無需更多言語,那份在血與火中熔鑄的革命情誼,那份對逝去戰(zhàn)友沉甸甸的無盡懷念,已然讓在場的每一個人深深動容,感受到歷史的溫度與重量。
時光的河流奔涌不息,沖不淡血火淬煉的深刻印記。滿世華老人口述的歷史,不僅僅是個人回憶,它是一部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交織的壯闊史詩,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最強回響。
當年輕一代凝視著老人珍藏的勛章,指尖觸碰到的,絕不僅僅是冰冷的金屬。它們是一把把打開歷史記憶的鑰匙,是滾燙信仰的具象化身——這信仰,鑄就了今日山河無恙的基石;這精神,鍛造了中華民族挺立世界、永不彎曲的鋼鐵脊梁。
(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來源:蚌埠日報社 融媒體記者:何沛 通訊員:李簫 文/圖 海報設計:楊雨萌 編輯:周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