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明朝皇帝把宗室關(guān)在邊疆生火滅人心,偏偏清朝皇帝把宗室留在京城當官,眼睜睜看著他們,卻生怕他們不舉兵造反?這中間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先說明朝,朱元璋一開始把兒子們分封到各地,號稱“藩王制”,可那幾年就引爆了靖難之役。朱棣靠著在南京的地盤、兵馬和私募勢力,直接發(fā)動叛亂,推翻侄子朱允炆,坐上了皇位。
后世評論:朱元璋高估了朱允炆的實操能力,也低估了明朝儒學文臣架空皇權(quán)的能力,更低估了朱棣造反的能力。為何不把藩王都留在京師和錦衣衛(wèi)、都察院打工?
也許朱元璋自己都沒想到,越偏遠的權(quán)力越容易成野心的孵化器。
可清朝就不同。努爾哈赤創(chuàng)業(yè)初期,跟弟弟舒爾哈齊幾乎做到扯平。
兄弟倆的兵馬對半分,奴仆大家共用,你來我往,紅旗黑旗一分天下。這就形成了后來的八旗制度雛形。
那時他們有共同目標:打下廣袤土地,削弱明朝。在征服烏拉部的那次戰(zhàn)役中,舒爾哈齊因姻親關(guān)系本可以避一劫,卻被努爾哈赤當場剝奪兵權(quán)。
舒爾哈齊憤憤不平,決意投靠明朝,結(jié)果半路被抓回,死在牢中?;饰贿€沒穩(wěn),內(nèi)部就上演了一場“你掉隊就是叛徒”的殘酷大戲。
皇太極上臺后,表面是“四貝勒平坐”,可實際他玩的是“分而治之”。先把阿敏找茬廢了,再把莽古爾泰搞掉,最后連德高望重的代善也被架空,只剩個空頭銜。
皇太極的一招比一招狠:先挑撥各方矛盾,讓他們自相殘殺;等勢力削弱,自己再出手。有人說,皇太極的政治手段就是一部“心計大全”。
不過,他也怕眼前的多爾袞會效仿,想著再動手時,天不遂人愿,他一病不起,就撒手人寰了,一朝之計付諸東流。
這才有了攝政王多爾袞出場的鬧劇。多爾袞見輩分高又膽子大,第一件事就是拉攏了濟爾哈朗,推了個六歲小皇帝上位,自己攬了攝政大權(quán)。
他得意洋洋地說:“我扶的這個娃,保證聽話,不像朝堂上這些大臣,天天彈劾奏折。”果然,多爾袞先把豪格打進監(jiān)獄,最后連人帶府都抄了,豪格死于非命。
可這運籌帷幄也沒保住他。他早逝之后,濟爾哈朗聯(lián)合順治,一舉拿下多爾袞遺眾,翻了自己身家。
權(quán)力這玩意兒,轉(zhuǎn)眼就能被對手拿去炫耀。
等到康熙坐穩(wěn)龍椅,就開始琢磨:宗室既有功勞又危險,該怎樣用?終于,他祭出了“養(yǎng)而不縱,用而不授”的大招——所有宗室留在京城,要干事兒就留下當官,別動兵;不行就去當侍衛(wèi),廢了就去守陵。
你想當重臣?行,給你保和殿大學士的銜頭;你只會拍馬屁?
行,讓你呆在內(nèi)務府當侍衛(wèi)。實在沒本事?
看他笑話一樣派他去守陵。康熙笑道:“留在身邊,管得了,也靠得住。”
至此,宗室們從最早打天下的功臣,迅速淪為了朝堂打工人。八旗制度到了乾隆后,旗主們連帶兵打仗的機會都沒了,扯破臉也保不住一把鐵槍。
那些最初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zhàn)的宗室們,憑著武功立了汗馬功勞,可文治時代一來,文才成了硬指標,他們只好轉(zhuǎn)型文官。甚至有人調(diào)侃:旗主們?nèi)缃袷掷镞氖恰肮摹保皇恰瓣薄?/p>
不過,說到這里,就要問了:康熙這招高明,可是把宗室們都捏在手心,是否有可能隨時走火?別忘了,這幫人從小就接受格格王孫的優(yōu)渥教育,許多人胸中自有反抗的基因。
康熙當年就為此頭疼,曾經(jīng)大臣張廷玉直言:“宗室雖姓愛新覺羅,卻并非鐵鑄,他們也怕死,也圖榮華富貴?!笨滴醢櫭妓剂苛季?,終于在康熙三十八年,下了“宗室近侍條例”,禁止任何宗室私自調(diào)動旗兵和私人武裝。
誰要敢違抗,就按“結(jié)黨亂政、圈地害民”之罪公示天下。
而此時,朝廷里還醞釀著更大的變數(shù)。雍正登基后,深知前朝多爾袞事件的教訓,建立軍機處,并把宗室中的重臣安排進去,讓他們做事卻不得人前獨攬大權(quán)。
雍正還下令:宗室派系不得干預皇位繼承,不許再搞“自己人擁立自己人”的一條龍服務??墒?,也有人提出疑問:當年乾隆為了穩(wěn)固晚年江山,還派號稱“文武雙全”的弘歷四處巡視,順手把有異議的宗室拉到了身邊當衙役。
這一來,乾隆是不是又在為自己謀后路?
不論答案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清朝皇帝的這套“留而不用、用而不授”的制度,既防范了宗室專權(quán)的風險,又充分利用了他們的才能。你要問,這和明朝的分封到底有多大差距?
一句話:明朝是“遠放以削勢”,清朝是“近留以取才”。明朝皇帝把人關(guān)了,人就搞叛亂;清朝皇帝把人養(yǎng)在身邊,人既幫著干活兒,也拿槍指不到皇位。
回頭看,中國幾千年王朝更替,無一例外地對宗室都又愛又怕,清朝卻是榜樣——親戚也好,將軍也好,只要你能把持不住,就把你留在身邊當甩手掌柜。說到底,權(quán)力這東西,拿捏得準了,連親戚都能成為最忠實的打工人;要是捏得不好,再親也給你滾得遠遠的。
清朝的這套宗室管理模式,正是他們能穩(wěn)坐百年基業(yè)的幕后秘密之一。
信息來源:《清代政治史》、《清史稿》、《清朝通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