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畢淑敏曾說:“命運是我怯懦時的盾牌,當我叫嚷命運不公最響的時候,正是我預備逃遁的前奏。”人在低谷時,往往渴望傾訴,尋求外界的理解與援手。
但心理學中有個“隧道視野效應(yīng)”:越是低谷,視野越窄,容易陷入情緒漩渦。此時,盲目訴苦,多半換不來救贖,反而消耗能量,甚至淪為他人談資。
真正的破局之道,往往始于一段沉默的、與書籍深度交往的時光。
01
網(wǎng)友@清風分享過他的經(jīng)歷。
35歲那年,他遭遇裁員和投資失敗的雙重打擊,跌入谷底。最初的幾個月,他頻繁約朋友喝酒,一遍遍訴說不公和苦悶。
起初朋友還耐心安慰,后來漸漸敷衍,甚至避而不見。他不僅沒得到解脫,反而添了“招人煩”的自卑感。
他幡然醒悟,決定閉門謝客。接下來半年,他幾乎切斷了無效社交,把時間全部用來閱讀歷史、人物傳記和哲學書籍。
他說:“是在書里,我看到蘇軾被貶后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看到了褚時健74歲重新創(chuàng)業(yè)的勇氣。歷史長河里,我這點兒挫折連浪花都算不上?!?strong>沉默的閱讀,幫他收回了對外界的期待,卻給了他前所未有的內(nèi)心力量。
02
自媒體人@小雅曾經(jīng)歷過一場嚴重的網(wǎng)絡(luò)誹謗。
她一度崩潰,想寫長文辯解,與每一個誤解她的人對話。但她最終忍住了,她想起《沉思錄》中的話:“外界的一切紛擾都來自你內(nèi)心的判斷?!?br/>她選擇沉默,不再回應(yīng)任何是非。那段時間,她重讀了《原則》《反脆弱》等十幾本書,從中學到了如何構(gòu)建自己的原則,以及如何從不確定性中受益。
等她再次出現(xiàn)時,誹謗已煙消云散。而她憑借那段沉寂期積累的思考和全新內(nèi)容策劃,做出了爆款系列,實現(xiàn)了事業(yè)升級。她用沉默的閱讀,把攻擊她的碎石,墊成了成長的臺階。
03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不必向外走,人是走向自己的內(nèi)心?!?br/>低谷期的喧囂和傾訴,是本能。但沉默和閱讀,才是超越本能的智慧。
話多,則氣散;言寡,則氣聚。閱讀,正是在凝聚你的心神,讓你有機會與古今中外的偉大靈魂對話,在他們跨越時空的智慧中找到自己的解藥。
如何通過“多跟書交往”實現(xiàn)低谷期的蛻變?兩點建議:
1. 進行“主題式閱讀”,構(gòu)建知識體系
不要漫無目的地讀。針對你陷入低谷的根源,選擇主題進行深度閱讀。
如果是事業(yè)失敗,就去讀商業(yè)傳記、經(jīng)濟學;如果是人際關(guān)系破裂,就去讀心理學、溝通類書籍;如果是人生迷茫,就去讀哲學、經(jīng)典文學作品。
帶著問題去書中尋找答案,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孤獨,那些智者早已為你指明了道路。
2. 踐行“讀寫結(jié)合”,完成內(nèi)在轉(zhuǎn)化
讀書不是目的,改變才是。準備一個筆記本,讀到自己有觸動的觀點、方法時,立刻停下來思考:
“這個方法能如何用在我的當前困境上?”
“這個觀點顛覆了我的哪些認知?”
并寫下你的行動計劃。閱讀是輸入,寫作是整理,行動才是最終的輸出。這個閉環(huán),能讓你真正消化知識,實現(xiàn)認知升級。
《道德經(jīng)》言:“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br/>人在低谷,心緒本就如一團亂麻。喋喋不休地訴說,只會讓這團麻更亂。
而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更是一座能量無限的加油站。它允許你安靜地收拾破碎的自己,然后用前人的思想之光,一片片重塑出一個更強大、更清醒的靈魂。
點個贊吧,愿你在低谷時,懂得沉默的力量,在書香中遇見那個煥然一新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