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是指行為人通過硬件或軟件等技術手段篡改、干擾機動車排放檢驗的數據,使原本排放超標或不合格的機動車在排放檢驗時能夠虛假達標的行為。近年來,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使用作弊設備非法篡改檢驗數據、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等違法犯罪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202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依法審理涉機動車環(huán)境監(jiān)管典型案例,其中某機動車檢測機構使用尾氣排放作弊軟件為400余輛機動車出具虛假證明文件。這種作弊行為嚴重妨害機動車排放檢驗秩序,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損害。經分析,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作弊裝置的制作、生產呈專業(yè)化。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裝置的制作、生產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性,其中包括編寫代碼、繪制電路圖、設計制作硬件設備、焊接加工以及測試維護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專業(yè)人員負責實施,相關負責人員分工明確、具體,形成完整的作弊裝置制作、生產鏈條,整個作弊裝置的制作、生產過程具有較高專業(yè)性,增加了主管部門和司法機關打擊此類違法犯罪的難度。
二是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手段呈隱蔽化。機動車檢驗機構購買檢驗作弊設備,并將作弊設備串接在尾氣檢測分析儀與工控機之間,在對機動車進行檢驗時,行為人通過無線遙控器操控作弊設備,將分析儀收集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煙度及過量空氣系數等尾氣檢驗核心數據進行秘密篡改并上傳至機動車尾氣檢驗系統(tǒng),使尾氣檢驗值不達標的車輛順利通過檢測,整個檢驗的作弊操作過程非常隱蔽,難以被外界察覺。
三是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呈產業(yè)化。由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引起的違法犯罪已形成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黑灰產業(yè)鏈,上游為作弊設備的研發(fā)、制作,中游為作弊設備的銷售、培訓,下游為作弊設備的安裝、調試、技術指導以及車輛檢驗機構出具虛假檢驗報告,不同環(huán)節(jié)密切配合,形成了規(guī)?;?、產業(yè)化的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黑灰產業(yè)鏈。
針對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問題,筆者建議:
一是完善機動車排放檢驗的軟硬件設施。機動車排放檢驗的軟件系統(tǒng)、硬件設施存在漏洞為檢驗作弊留下可乘之機,在技術層面,應升級、完善機動車排放檢驗的軟件系統(tǒng)和硬件設施,在全國或省級范圍內開發(fā)、應用統(tǒng)一的機動車排放檢驗或檢測軟件,配置具有防篡改功能的檢驗軟件和硬件設施,確保檢驗數據真實、可靠。
二是懲治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行為。依法全流程查處、打擊生產、銷售、使用作弊設備以及破壞檢驗設施、篡改檢驗數據、提供虛假檢驗證明文件的違法犯罪行為;對涉及機動車檢驗作弊各環(huán)節(jié)、全鏈條的犯罪行為依法準確定罪量刑;對尚不構成犯罪的檢驗作弊行為,依法作出罰款、吊銷許可證等行政處罰,實現(xiàn)全鏈條、全流程懲治機動車排放檢驗作弊行為,斬斷黑灰產業(yè)鏈。
三是強化機動車檢驗的行業(yè)綜合治理。首先,要嚴把入口關,嚴格市場準入條件,市場監(jiān)管、環(huán)保等主管部門應強化機動車檢驗機構的準入管理;其次,要加強對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監(jiān)管,將檢驗機構的運營納入日常監(jiān)管的執(zhí)法檢查;再次,建立退出機制和黑名單制度,對篡改檢驗數據、出具虛假檢驗報告等違法情節(jié)嚴重的檢驗機構,依法吊銷檢驗資質并納入黑名單,責令退出機動車檢驗行業(yè)。
來源 | 人民法院報 作者:李永超 顧霞
提供環(huán)境新聞線索
環(huán)境新聞線索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