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國女翻譯劉祿曾在美國訪問期間,突然發(fā)現一名美國男子一直盯著她看,幾分鐘后,這名男子情緒失控,直接沖到她面前,猛地抓住了她的手!
“你是劉!我記得你,我被俘虜后,有個小戰(zhàn)士刮我的鼻子,你阻止了他,你還在圣誕節(jié)的時候,特意給我們準備了禮物,是寫著‘和平’的別針!”美國男人激動地說道。
隨著他說出的話,劉祿曾的腦海里慢慢浮現出過去的記憶,那段歲月再次浮現在腦海中,她驚訝地瞪大眼睛,激動開口:“是你,詹姆斯!”
抗美援朝時,因為敵軍都是外國人,抓到的俘虜都不知道怎么和人家溝通,所以需要有外語基礎的人才到戰(zhàn)場上,劉祿曾剛從學校畢業(yè),有著更好的選擇,但聽到這個消息后,她積極響應號召,跟著志愿軍來到朝鮮。
戰(zhàn)場上,看著從俘虜身上搜出來的各種外語資料,劉祿曾滿臉茫然,雖然她的英語水平不錯,但關于武器什么的英文確實不太熟悉,為搞懂資料情報上說的是什么東西,她下苦功夫,拿著詞典和本子翻著記著。
1952年,劉祿曾接到個任務,去前線當播音員,每天晚上放外國歌曲和外文廣播來瓦解敵人,對敵軍展開政治攻勢。
前往前線的路遍布著危機,敵軍的炮彈落個不停,在穿越封鎖線的時候,劉祿曾跟著其他人使出渾身的力量朝前跑去,剛到安全地帶身后就傳來炮彈轟炸的聲音,像這樣的封鎖區(qū),劉祿曾不止跑過一個,可以說是九死一生,才艱難到達目的地。
坑道里的戰(zhàn)士們都很照顧她,將她睡在箱子上免于潮濕侵蝕。戰(zhàn)場上的日子很苦,最麻煩的就是缺水,打水的水桶經常被敵人的炮彈擊穿,廣播線路常被敵人給掃射斷,這時就需要人過去將線給重新連起來。
每當夜晚來臨,就到了廣播時間,廣播里會播放美國大兵熟悉的歌曲,勾起他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將從戰(zhàn)俘上找到的沒寫完的家信,生動地念給他們聽,特別是在圣誕節(jié)到來的時候,以往猛烈的炮火都會變少許多。
除了在前線工作,劉祿曾跟戰(zhàn)俘們打交道的時候也很多,她和其他人一同審訊戰(zhàn)俘,安排他們的生活,給戰(zhàn)俘們開會,遇到刺頭的時候,想辦法將這種人身上自命不凡的氣焰給打壓下去。
她見過各種態(tài)度的戰(zhàn)俘,為了解美軍的情況,和他們打交道成為必不可少的事情,有時候劉祿曾甚至比那些美國兵更了解戰(zhàn)俘的個人信息。
就比如詹姆斯,生活在個貧苦的家庭,他雖然是美軍王牌陸軍的士兵,但來之前剛因偷竊等原因被抓起來,聽信美國的虛假宣傳決定來參軍來抵刑期。
沒上過戰(zhàn)場的詹姆斯面對熊熊炮火傻眼了,剛跟著其他人上前線,連槍都沒開就被抓住了,這讓他心情很復雜,導致他剛被抓過來沒多久就發(fā)燒生病。
劉祿曾得知情況后特意去給他拿藥,并且?guī)椭暾埧梢宰?,不用走著去?zhàn)俘營,這些被詹姆斯知道后,心里面很感激她。
在戰(zhàn)俘營接受改造后,詹姆斯心里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曾經他在美國的謊言下對志愿軍充滿恐懼和抵觸,接觸后才發(fā)現根本不是說的那樣,雖然被抓到當俘虜,但是根本沒有虐待和壓榨,志愿軍反倒很關心俘虜的身心健康,相處久了讓他有種朋友的感覺,這是詹姆斯之前從未想到的。
出乎意料的是,這么多年過去他居然還能和劉祿曾見面,這實在是天大的緣分,詹姆斯想邀請她去自家餐館做客,可惜他家餐館太遠,劉祿曾的行程沒有那么多時間,只好作罷,這次見面讓兩人都擁有了難忘的美好回憶。
參考信源:一位志愿軍女兵在朝鮮戰(zhàn)場的傳奇故事 紅色文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