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人們應該看清楚了一個問題:民營是民生的脊梁,你打斷了它,痛的是民生的背。
這個道理很簡單,制度的正義性在人人平等,而市場經(jīng)濟的驅(qū)動力卻是競爭性公平;假如營商環(huán)境,缺少賺錢效應,也缺少投資者失敗的退路,甚至會受到文化歧視和意識形態(tài)上的批判,那么,這個市場的競爭性也受到了抑制。
你不競爭,別人在競爭,中國一步也不能退。
而民營真正的價值,一是效率,二是就業(yè).要效率,就要支持民營,保就業(yè),就要保民營.
不能把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民生對立起來,更不能把民營與民生對立起來。
民營的退潮,對民生的影響是直接的,它支持了85%的就業(yè);提供了約4億的工作崗位.這個量級,并非想替代就能替代的.
然而政策在鼓勵、支持民營,民粹主義卻認為是多余的,認為:沒有民營,還有國營。
前三十年沒有民營,血統(tǒng)純正,不也一樣走過了風風雨雨。
前三十年作為一個歷史階段的現(xiàn)象,自有它可圈可點之處,但是,它不應該構(gòu)成對民營的否定.作為一種經(jīng)濟學原理性的定位,用前三十年成功的方面定義未來的成功,邏輯上是不成立,按這種邏輯,人類一個勁地往回走就行了,母系社會也一樣走過了風風雨雨,是不是父系社會就不會出現(xiàn)了?
經(jīng)濟的問題,一定要用數(shù)據(jù)說話,經(jīng)濟的核心是發(fā)展,要在世界叢林的殘酷競爭中一騎絕塵,效率定乾坤。前蘇95%是國營,大國爭霸,與同期美國比,只有美國效率的40%,雖然軍力超強,但最后輸在了經(jīng)濟。
所以,不管你是什么主義,任何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都應該清楚,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56789的貢獻率不是用嘴巴辯論出來的.在現(xiàn)實的選擇中,不能做沒有民營這類黑板經(jīng)濟學的假設(shè),正常的邏輯是:沒有民營,如何解決一億七千萬民營市場主體及其4億人就業(yè)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