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占喜訂婚的照片在網絡流傳,許多當年追過《變形計》的觀眾難掩感慨:
畫面中身著筆挺制服、與未婚妻并肩而立的青年,正是 18 年前那個來自青海貧困山村、以黑饃饃果腹的少年。
18 年時光流轉,昔日自比 “丑小鴨” 的他,不僅穿上軍裝成為武警部隊副中隊長,更收獲了美滿愛情。
這份蛻變從不是綜藝賦予的偶然,而是他始終攥緊 “讀書改變命運” 的信念,從窮山坳里步步突圍,最終活成了自己向往的模樣。
今天,我們不妨再回望高占喜的成長軌跡.
也看看那些和他一樣,在困境中堅守初心、與命運奮力抗爭的寒門學子 ——
他們未曾依賴運氣,亦未等待奇跡,僅憑 “不認輸” 的韌勁,將苦澀的日子釀成了甘甜。
01
他在誘惑中守住了初心
高占喜初次走進大眾視野,是在《變形計》第一季的鏡頭里。
彼時的他,身形單薄、衣著陳舊,從青海大山深處走出時,眼神里滿是對未知世界的怯懦與好奇。
他的家庭無比貧困:父親雙目失明,母親常年受病痛困擾;
哥哥遠赴西藏打零工,一年僅能寄回一兩千元,既要維系一家四口的基本生計,還要支撐他與弟弟的學業(yè)。
每天清晨,他需徒步 20 里山路前往鎮(zhèn)上求學,放學后又要立刻承擔喂豬、割草、收割麥子等繁重農活;
饑餓時,只能啃食難以下咽的黑饃饃,連就著咸菜吃的條件都沒有 —— 豬肉唯有過年時才能嘗上一口,魚與其他美食,不過是課本上的文字符號。
按照當時的生活軌跡,初中畢業(yè)隨兄打工,似乎是他注定的人生方向。
直到 2006 年,《變形計》節(jié)目組向他伸出橄欖枝,為他提供了一次前往城市 “交換人生” 的機會。
那是他人生中諸多 “第一次” 的開端:
第一次搭乘飛機,第一次擁有 200 元零花錢,第一次接觸電視與電腦游戲。
城市家庭的溫情照料、親友的熱情相待,讓這個樸實少年一度有些 “迷失”:
當被問及姓氏時,他下意識說出了城市父親的姓氏 “魏”;
他將課本擱置一旁,沉迷于游戲世界,還大方地用零花錢請客。
正當觀眾以為他會沉溺于城市的浮華時,老家一通 “麥子熟了” 的電話,瞬間將他拉回現實。
他堅定地向節(jié)目組提出:“我必須回去,家里的麥子該收割了?!?/strong>
沒有絲毫遲疑,他脫下城市家庭購置的新衣,換回出發(fā)時的舊布鞋,帶著剩余的零花錢踏上歸途。
一到家,他便扛起鋤頭走進麥田,彎腰勞作的身影,仿佛從未離開過這片養(yǎng)育他的土地。
后來面對采訪,他坦言:“城市的生活固然美好,但那不是屬于我的歸宿。
若想真正留在這樣的地方,唯有靠自己考上大學,而非短暫的生活交換?!?/strong>
這份清醒,讓他在誘惑面前守住了初心,也為后續(xù)的人生選擇埋下了伏筆。
02
五年苦讀,他將 “不可能” 變?yōu)楝F實
從城市返回山村后,高占喜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明顯轉變 —— 并非沾染虛榮,而是多了一份破釜沉舟的拼勁。
他深知,對身處大山的自己而言,讀書是走出貧困唯一的途徑。
從前徒步 20 里山路求學,他只覺疲憊;
如今再走同一段路,心中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腳步也愈發(fā)堅定。
白天在課堂上,他全神貫注,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知識點;
夜晚歸家,忙完農活后,便借著煤油燈的微光刷題,常常熬至深夜。
即便母親多次催促休息,他也總以 “再完成一道題就睡” 為由堅持。
無人知曉他那段時光的艱辛:或許是寒冬里凍得難以握筆,或許是空腹刷題時的饑腸轆轆,或許是遇到難題無人請教時的獨自鉆研。
但他從未抱怨,更未放棄 —— 城市的繁華景象,以及自己 “一定要考上大學” 的誓言,始終是支撐他前行的動力。
就這樣,他憑借超乎常人的毅力苦讀五年。
2011 年高考,高占喜以青海理科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被湖南師范大學錄取,同時成為一名國防生 ——
要知道,當年該專業(yè)在青海僅招收 2 人,他憑借實力贏得了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他反復確認紙上的文字,隨后飛奔回家交給父母。
失明的父親用手細細撫摸著通知書,母親含淚展露笑顏,遠在西藏的哥哥也在電話那頭激動地夸贊 “好樣的”—— 這個飽經磨難的家庭,終于迎來了曙光。
大學四年,高占喜依舊未曾松懈,不僅專注專業(yè)知識學習,還積極參與軍事訓練。
畢業(yè)后,他順利進入部隊,從普通士兵起步,憑借過硬的素質逐步晉升。
如今的他,擔任武警青??傟牳敝嘘犻L,還多次肩負起新兵團連長的職責,成為許多新兵眼中值得信賴的榜樣。
有人將他的成功歸咎于 “運氣”,但唯有高占喜自己清楚:
所謂運氣,不過是比他人多熬過的無數個深夜,多走過的數段山路,多咬緊牙關堅持的每一個瞬間。
03
寒門學子的逆襲,皆因 “不認輸” 的堅守
高占喜的故事,并非個例。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還有許多與他境遇相似的孩子,始終攥緊 “讀書” 這根希望之繩,從生活的泥濘中奮力掙脫。
廣西女孩蒙秋艷,11 歲時每天需攀爬 200 多米長、100 多米深的懸崖去上學。
雨天路面濕滑,她只能手腳并用地抓著巖石前行,稍有不慎便可能墜入深淵。
即便如此,她從未曠過一節(jié)課,心中始終秉持著 “唯有讀書,方能走出大山” 的信念。
最終,她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廣西醫(yī)科大學,如今已成長為一名準醫(yī)生,徹底告別了 “懸崖求學路”。
還有熊三耶,12 歲時便在工地幫家人打鐵謀生,一家擠在 10 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內,夏季酷熱難耐,冬季寒風刺骨。
看著工地旁的學校,他悄悄向母親吐露 “想考大學” 的心愿。
他人在工地玩耍時,他躲在角落背誦單詞;他人因辛苦偷懶時,他將打鐵的力氣都傾注在習題上。
如今,他成功考入桂林某本科院校,距離 “在城市扎根” 的夢想越來越近。
此外,中科院博士黃國平,兒時家境貧寒險些輟學,卻憑借 “一定要把書讀下去” 的執(zhí)念,從大山走進科研殿堂;
帶著母親撿廢品求學的劉秀祥,后來成為一名校長,助力 4000 余名貧困學子圓了上學夢……
這些孩子,沒有生于優(yōu)渥之家,也未曾遇到所謂 “貴人”;
僅憑一雙腳丈量求學之路,一支筆書寫逆襲人生,將 “不可能” 的標簽徹底撕碎。
他們用親身經歷證明:“寒門難出貴子” 或許是現實困境,但絕非定局。
讀書雖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卻是普通人最公平、最易把握的機會。
正如羅翔所言:“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如同無法選擇即將登上的人生舞臺。
但即便拿到并不完美的劇本,我們依然可以憑借自身努力,將它演繹得精彩?!?/strong>
高占喜訂婚的消息傳開后,有網友留言:
“當年那個執(zhí)意回家收麥子的孩子,終于收獲了屬于自己的人生碩果?!?/strong>
的確,他未曾被城市的浮華迷惑,也未曾被貧困的生活擊垮。
始終以清醒的認知、堅定的行動,從啃黑饃饃的少年,成長為身著軍裝的青年。
倘若此刻的你正身處困境 —— 或許是為孩子的學費焦慮,或許是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請不必輕易放棄。
人生之路需一步步踏實行走,生活的苦難需一口口咬牙咽下;
只要堅守初心、不懈努力,終有一天,你也能如高占喜般,活成自己心中的光。
畢竟,那些為夢想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從來都不會白費。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zhí)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xù)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