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直言不諱地說,韓國人非常的愚蠢,他們竟然放棄了漢字,不再使用漢字。漢字是連接日本韓國和中國的一種方式??墒撬麄儏s放棄了。
“中國文化都是抄襲韓國的,你們不信上聯合國搜一搜就知道了,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都是我們韓國的,但中國無恥的把他們偷走了?!?br/>韓國互聯網上,到處充斥著這樣的話語,包括但不限于,韓國有5000年文化、漢服是韓國的、包子是韓國的,宇宙也是韓國的。
巴菲特所說的“愚蠢”,其實戳中了韓國半個世紀的民族心結,1970年樸正熙政府強制推行去中文化,燒漢字教材、拆漢字牌匾,試圖用表音文字切割中華文化影響。
結果如何,韓國人越學習越懵逼,韓語是推行了,但代價就是遺忘歷史,因為大部分歷史記載都是用漢字記載的,這相當于意大利人看不懂拉丁文寫的《羅馬法》,還自豪地說“我們擺脫了舊文明”。
由于韓國本身對創(chuàng)造一門新的語言并不用心,導致他們創(chuàng)造的韓語雖然還是以漢語為根基,但所衍生出來的含義天差地別,還時常出現問題。
這就像英國人硬要把拉丁詞根從英語里剔除,更諷刺的是,韓文創(chuàng)建本身也依賴漢字邏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少韓國人已經忘記了這一事實。
三星集團商標“三星”本身就是漢字“三顆星”的直譯,甚至春節(jié)祭祖時,供品牌位仍用漢字書寫——政策能刪除教科書里的漢字,卻刪不掉文化基因里的漢字烙印。
這場文字鬧劇的代價正在反噬韓國競爭力,日本企業(yè)高管笑稱:“和韓國簽合同必須附漢字版本,否則‘同意’可能被曲解成‘統一’?!?br/>中國跨境電商發(fā)現,標注漢字的韓語產品說明書銷量高出純韓文版三倍。就連韓國自己也在2025年悄悄調整政策:公務員考試恢復漢字題型,法院判決書允許混合使用漢字——仿佛當年燒書的是他們,現在挖地三尺找文化遺產的也是他們。
巴菲特的戰(zhàn)略投資眼光很準確,漢字如同隱形的文明電纜,串聯起中日韓的技術標準、法律體系和歷史認知。當韓國試圖剪斷電纜時,反而發(fā)現自己成了文化孤島。
這種撕裂感,讓韓國在全球推廣K-pop時充滿矛盾——既想強調“獨特性”,又不得不借用漢字詞解釋“儒家傳統”“端午祭”等概念。
當韓國糾結于漢字時,河南安陽正舉辦2025國際漢字大會,日本學者展示唐代漢字寫本,越南專家分享喃字修復成果。
這種包容姿態(tài),反而讓韓國激進派所謂“漢字殖民論”顯得小家子氣——就像拒絕使用Wi-Fi協議,非要自己發(fā)明一套只能連隔壁房間的網絡。
或許韓國最終會明白,文化自信不在于拒絕什么,而在于如何消化吸收,兩者從來不是替代關系,而是文明的疊加態(tài)?!?畢竟,真正的愚蠢從來不是使用哪種文字,而是以為扔掉工具箱就能成為大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