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晶晶 來源|克勞銳
全文約2239字,閱讀約需5分鐘,好文值得慢慢品讀
“減速緩降版蹦極,0.5m淺水區(qū)躺平式漂流,坐扶梯無痛爬山……”2025年暑假“窩囊旅游三件套”,讓菜但愛玩、沒苦不硬吃的年輕人們成功找到了一種旅游“邪修”新玩法!
「克勞銳」在抖音發(fā)現,這類新奇的蹦極、漂流、爬山玩法逐漸走紅,一系列“窩囊游”視頻成功吸引了網友視線,“窩囊旅游”一舉成為文旅界新寵和當代年輕人的心頭好。
“窩囊式旅游”是如何在今年暑假爆火出圈,成功圈粉一眾年輕游客的?跟隨「克勞銳」的視角,一起看看吧~
01
窩囊又如何?體驗感拉滿才是王道!
看慣了朋友圈中極限挑戰(zhàn)、征服山川的硬核旅游照,如今的年輕人早就不吃“苦中作樂”那一套啦,畢竟旅游是來放松的,而不是來當闖關選手的。
他們在“徹底躺平”和“硬著頭皮上”兩個選項之間,精準開辟了第三條路,用看似“慫”的方式,實現“玩得開心又不遭罪”的核心訴求。
“窩囊版蹦極”項目推出后,游客更愿意大膽嘗試,景區(qū)還會頒發(fā)勇敢者證書和徽章,這波情緒價值屬實拉滿了!
圖片源自抖音
山有多高,電梯就有多高,游客們還是第一次爬自動檔的山,雖抽象但省力。
圖片源自抖音
窩囊版漂流讓人沉浸式體驗到“魚兒放生感”,有不少體驗者表示下次還會再來。
圖片源自抖音
同時,種草式網絡傳播也為“窩囊旅游”走紅提供土壤,游客們將自帶傳播基因的反差感畫面發(fā)布到網上,景區(qū)曝光量實現指數級增長,刷到視頻的網友驚嘆“竟然還能這樣玩!”
圖片源自抖音
“告訴我這窩囊的地方在哪里,我這個窩囊廢想去?!?“是哪個天才想到給山裝電梯的!原來我不是討厭爬山,而是沒遇到正確的山?。 ?“地址甩來呀,我現在強的可怕!”抖音視頻評論區(qū)底下一眾網友躍躍欲試。
在社交媒體發(fā)酵下,更多的游客被窩囊旅游的“反差萌”吸引。游客們慕名而來,景區(qū)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而暑假“窩囊游大軍”,還在持續(xù)擴充中!
02
“自嘲式宣言”背后藏著新一代旅游信條
“累一點沒受,汗一點沒流,景一處沒落!” 當代年輕人用“窩囊”行動重新定義旅游的意義。
他們更傾向于在緊繃生活中尋找一種低功耗快樂,拒絕苦難敘事早已成了集體潛意識,誰說旅游一定要伴隨著苦和累才算真正體驗過呢?誰說膽小恐高的人這輩子都不敢嘗試蹦極?誰說體能差的人就無法感受“一覽眾山小”的奇觀?
隨著旅游消費價值觀的轉變,人們更多地認為旅行中情緒價值和體驗感的獲取,不一定非要伴隨著過度心態(tài)負荷和體力消耗,還可以選擇一種溫和不刺激的方式來達到自身期待閾值,也能滿足“不白來”的旅游心理!
“窩囊”只是戲稱,“窩囊游”可從不窩囊!
圖片源自抖音
自嘲式宣言的背后,藏著年輕人懂得用幽默疏解壓力、用靈活方式獲取人生體驗的哲學智慧。窩囊二字也被成功賦予了新內涵,年輕人們通過花式整活,開創(chuàng)旅游“邪修”新玩法,重新勾勒文旅消費市場圖鑒。
”平常就已經夠卷夠累了,旅游時就別給自己找壓力啦?!钡莱隽硕嗌倌贻p人的心聲。
拒絕花錢買罪受,拒絕盲目追求刺激和冒險,怎么舒服怎么來,正在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旅游信條。
所以說,真不是年輕人變“窩囊”了,而是旅游的KPI早該從征服自然換成“寵壞自己”了。不讓初心變質,讓旅游回歸本真,人才能在旅行中真正實現自洽。
03
“窩囊PLUS”玩法升級開創(chuàng)文旅新藍海
隨著窩囊游玩方式的爆火出圈,市場嗅覺敏銳的旅游景區(qū)還在持續(xù)解鎖新的流量密碼,積極擁抱文旅市場藍海。旅游項目再度被玩出新花樣,景區(qū)推出升級版”窩囊PLUS"玩法。
圖片源自抖音
原本以為坐扶梯爬山就夠超前了,沒想到桐廬OMG心跳樂園還推出“萌寵代步服務”,讓游客騎小白馬、坐小熊貓上山,既新奇又好玩!還有更舒服的方式呢,人直接舒舒服服地躺在傳送帶上登頂!
圖片源自抖音
上山花樣多,下山也不單調,游客們可以坐卡丁車體驗一把現實版山路飛車。
圖片源自抖音
杭州千島湖千嶼山景區(qū)還給游客開通專屬清涼通道,登山線路自帶空調冷氣,游客們仙氣繚繞地爬山,仿佛置身云端,氛圍感一下子就上來了。
圖片源自抖音
“窩囊漂流”項目再度被開創(chuàng)出一種新玩法,游客趴在浮毯上漂流,姿勢慵懶,體驗拉滿!有網友幽默稱道“仿佛體驗了一把唐僧幼年視角。”
圖片源自抖音
各大景區(qū)積極定位游客需求,主動代入游客角色思考,齊聚發(fā)力,主打一個讓人“能坐就不走、能躺就不站、能不出汗就不出汗”。
數據不會說謊,游客們用錢包來投票。安吉景區(qū)躺平漂流上線首月,客流量同比激增180%;千島湖登山扶梯復購率高達45%,遠高于傳統(tǒng)徒步路線;湖南長沙景區(qū)推出窩囊版項目后,客流量暴增5-6倍;減速版蹦極推出后日體驗人數甚至達到200人次。
與傳統(tǒng)景區(qū)相比,積極拓展“窩囊旅游”新路線的景區(qū)更傾向于把游客的情緒體驗置頂,通過提供反差感項目幫助游客輕松獲得人性化體驗,讓游客玩完一整圈之后還有力氣說出“不虛此行”。
文旅市場的創(chuàng)新型供給與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在一次次“窩囊”之旅中達成完美共振!這又何嘗不是景區(qū)與游客之間的雙向奔赴呢?當大眾旅游走向個性化,誰能精準把控細分需求,誰就能打開增量藍海。
04
結語
從說走就走式旅游到特種兵式打卡,再到如今走紅的“窩囊旅游”,折射出當下文旅市場需求逐漸細分、多元化的整體趨勢。
“窩囊旅游”之所以能迅速走紅,精妙之處在于它能讓游客在旅行中找到舒適度和體驗感之間的平衡點,當代年輕人用“邪修”玩法實現“魚和熊掌兼得”。
窩囊只是表面,體驗才是內核。當腦洞被打開,當創(chuàng)新想法被放大、當個性化需求被看見,文旅的體驗邊界便能不斷向外延伸拓展,迸發(fā)出更多新的可能性。
畢竟,大眾需求本身就是多元的,文旅也應當如此!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